艺术家王焕青
()2019年3月2日,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推出“王焕青:85新潮以来的艺术创作” 。展览以全部五个展厅呈现艺术家王焕青自1982年以来的重要作品,涉及油画、装置、影像、纸本等多种创作媒介。作为艺术家的首次回顾展,展览分为“I.纯真的欢乐颂(1982-1988)、II.哀伤无处逃离(1990-2008)、III.微暗之火(2009-2018)、IV.轻声低语(纸本与手稿)、V.沉重的肉身(装置)、VI.假面舞会(影像)”等六个章节,以编年史的方式结合不同类型的创作主题,对王焕青自“85美术新潮运动”以来的创作脉络进行系统性的学术梳理,既试图探究其艺术生成路径及其美学成因,同时也可视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如何诠释和实践“85艺术精神”的一个独特个案。
展览开幕式,左起: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夏季风,艺术家尚扬,艺术家王焕青
王焕青从80年代开始创作,一直持续至今,但却鲜少有他的展览呈现,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负责人夏季风表示:“一方面是王焕青一直以来都很低调,另一方面,是他对展览的要求极高。”因此,此次展览不仅是艺术家的回顾性质的展览,也是他首次大型个展。
艺术家王焕青现场导览
C厅展出作品
此次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在布展上没有按照以往的思路操作,选择从入口左侧的C厅开始,按照时间线索串联起几个展厅。C厅呈现了王焕青创作早期,80年代的作品。与他而言,这些创作连接了最初关于那个时代切身的感受。“这些感受如此荒芜、含混,以致你不得不承认它们更接近文学或电影。绘画能做的,是不要装作能抓住事物。我能抓住的,仅仅是意识之中自己尚未理解的那些部分。”他谈到。
展览现场
艺术家王焕青现场导览
B厅展出作品
B厅呈现了90年代至2008年王焕青创作转折期的作品。此时他不再关注个体的忧虑与情绪,开始关注精神性。在他看来,精神是有焦点的,它是从某种事物或情境内部向外放射的力量,遭遇了特定的心灵,才激起反响:“我描绘了某种东西,它由线条和色彩构成图像,如果不被识别,它仅仅是略带悲观情绪的绘画。”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A厅展出作品
A厅展出装置作品
A厅展出影像作品
A厅展出了2009年至今,艺术家创作的一批黑黢黢的作品,王焕青表示,这些作品更多的是画给自己看的。它们在给艺术家享受的同时,也带来私自的成就感,是在回味与神在一起的某些时刻。经历的凡俗事物、每一种人生感触、所爱和爱你的人,都是神性对自己的照耀。同时,这个展厅还呈现了艺术家的装置作品:《沉重的肉身》以及影像作品《假面舞会》。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D/E厅展出作品
此次展览还展出了艺术家创作的纸本与手稿,分别呈现在D、E厅。这些画不是对某个具体场景的描绘,而是某种事物遗落了细节的概念。对艺术家而言,它们不是草图,而是一段思绪的视觉化;它们不是“创作”,是作品。它们是开始,也是结束。他把这类手稿看做是原始图像,只表示从他这儿发源了一种视觉活动,与存在有关,与心灵有关,与无知有关。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我并不试图建立自己的素描,我觉得由对“观看”的回忆所激发的初始感觉比素描方法重要得多。由这儿出发,更便于抵达事前并不知道的地方。让绘画过程把自己带到事先并不知道的地方既是一种奇异的精神旅途,也是绘画的必要性。”王焕青谈到。
据悉,展览将持续展出至
关键字: 内容标签:当代艺术,蜂巢当代艺术中心,85新潮美术,王焕青,,作品,现场,创作,蜂巢当代艺术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85新潮美术 王焕青 作品 现场 创作 蜂巢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