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东方神韵_腰间风采”_自在轩藏•中国古代带饰展即将开幕_天心阁古玩城-官服-契丹-腰带-材料

编辑:江静 来源:雅昌网
 
服饰冠带,华夏夙重。章服制度,始于夏商,周代,一直繁盛至明清,逾三千载。天心阁古玩城将于2019年2

服饰冠带,华夏夙重。章服制度,始于夏商,周代,一直繁盛至明清,逾三千载。天心阁古玩城将于2019年2月20日推出《东方神韵、腰间风采——自在轩藏•中国古代带饰展》,展期三天,地点为天心阁古玩城北大厅。

x9uFaoFwEWeQ5wToUMyZIH0tS6jdiltKg9ZJ1mnV.jpg

此次带饰展将主要展出辽金元至明清时期带饰200件(套),质地主要包括铜、银等;制作工艺包括鎏金、镂空、错银、镶嵌、线刻、錾刻等;表现的历史文化内容,包括春水秋山、龙纹、瑞兽图腾等,琳琅满目的带饰,既蕴含了东方神韵,又是“礼仪之邦”的充分表达,全面揭示了中国古代带饰发展的演变历程。

我国古人的腰带及饰件是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类繁多,样貌精美。带饰的纹路和内容关系到当时的礼仪制度,也是使用者身份地位的象征,是区分等级地位的重要标志。从商周开始,各等级人士所用的腰带,在尺寸形制、色彩、材料、花纹等方面有明确的制度。这种制度和习俗一直延续到清代。其中,辽、金、元时期,带饰的发展异彩纷呈,尤为材质突破以往金、银、玉、铜的传统定势,而广择木、石、铁等,材料多达二十余种,充分体现了“马背骄子”的博采众长。

DjmLDkzrbY0RpL9iPSkSOkgdNgCJszNxTH5jrq3V.jpg

eQBMd73wltfIDoihNDHSKVYwBtb5LtjI3qPRSnij.jpg

1、辽代官服蹀躞带

辽代官服“蹀躞带”带銙纹饰中,常见龙纹、动物纹和飞鸟纹,制作工艺多采用压模锻制,具有强烈的立体浮雕效果。其纹饰造型,显示出受中原汉族装饰艺术的深刻影响;另外,契丹人也很喜欢植物、花卉纹饰,这是契丹人在“随水草,就畋渔”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将日常所见的自然风光和渔猎场景,形象化为器物的装饰纹样。

2、金代的桃形銙

金代初期袭辽制,也一度用蹀躞带,进入中原后,则銙带风行,其制作工艺与纹饰题材迅速汉化。纹饰除常见“春水”、“秋山”纹外,还有龙凤、动物、花草、禽鸟、婴戏、佛道人物和方胜、银铤、曲水、柿蒂几何形图案等。金代带銙的材质,多为青铜,工艺多用浮雕、镂雕和鎏金。带板的形制除原有的方形、长方形、半月形外,新出现了桃形銙。

3、元朝重玉带

元朝官服的“带制”较宋朝简单。官制腰带分为偏带、束带两种,前者的制作材料用玉、金和乌犀,后者的制作材料用黄金涂铜(即青铜鎏金);带鞓制作的材料均用红色的皮革:“偏带,正从一品以玉,或花,或素。二品以花犀。三品、四品以黄金为荔支。五品以下以乌犀。并八銙,鞓用朱革……束带,红鞓双獭尾,黄金涂铜銙,余同腰带而狭小。”元代玉带纹饰以“春水秋山”、龙的形象较为多见。

中华带饰,载史载艺,信息丰富,系统研究,深入发掘,于学术,于艺术,益莫大焉。


关键字: 内容标签:古代带饰,天心阁古玩城,,官服,契丹,腰带,材料古代带饰 天心阁古玩城 官服 契丹 腰带 材料
下一篇:永新·艺托邦——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在江西永新县记忆博物馆开幕_乡村振兴-当代艺术-记忆-艺术-作品-亚洲||上一篇:杰夫·昆斯牛津个展,壮观之作与空洞表面_个展-牛津阿什莫尔博物馆-气球-系列-雕塑-兔子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