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海外回流青铜文物“虎鎣”今日绽放国博___春节期间展出一个月_海外回流-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器-文物-国家文物局-圆明园-文物-埃文斯

编辑:刘倩 来源:雅昌网
 
虎鎣©中国国家博物馆拍摄者:范立虎鎣©中国国家博物馆拍摄者:范立()备受社会各界瞩目

bhusdXHTzXrVQbednkxkZEo4pAd9KVgq5vdvW6GB.jpg

虎鎣  ©中国国家博物馆  拍摄者:范立

xxu24DIDcMSjnajC0yT2HD3NHzeDHiSrZX0XJNpx.jpg

虎鎣  ©中国国家博物馆  拍摄者:范立

()备受社会各界瞩目的流失海外百余年的西周青铜“虎鎣(音yíng)”于2018年11月回归祖国,12月,由国家文物局划拨国家博物馆收藏。经过紧张且严谨的研究、保护和策划工作,2019年1月29日,“虎鎣:新时代·新命运”展览在国家博物馆举行开幕仪式,“虎鎣”公开与广大观众见面。展览预计展期1个月。

5qfxovIVh5MrDIQfcUu5CCDkdtA4bM6fIA3vVEk3.jpg

展览现场 ©中国国家博物馆   拍摄者:康岩

cT0K2mHvU1pDhTMySNA2PH3h8KIVuFNXopdwPIhS.jpg

展览现场  ©中国国家博物馆  拍摄者:康岩

展览分为三大单元,第一单元为“西周礼器 皇家旧藏”,通过介绍“虎鎣”的铭文、器型、纹饰和器座,说明该器定名为“虎鎣”依据,以“鎣”与“盉”的关系,详解“虎鎣”独特的造型及富于变化的各类纹饰,以所配的紫檀云纹灵芝形器座,彰显其源于清宫旧藏的特殊身份。

Cge3GaDfeNpkq2cskvwsooGPKOWDowGoNtWYmhF6.jpg

展览现场  ©中国国家博物馆   拍摄者:康岩

在第二单元 “山河破碎 流失海外”之中,圆明园曾作为“万园之园”的辉煌图景与被英法联军焚毁后的残砖断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扼腕叹息又激愤不已。在对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参加烧毁劫掠圆明园的英国军官哈利·路易斯·埃文斯的信件、家族档案等大量历史资料研究的基础上,这一单元详细追述了“虎鎣”被劫始末。对1860年10月6日英法侵略者占领圆明园,抢劫圆明园,以及10月18日哈利·路易斯·埃文斯本人参加烧毁圆明园及抢劫的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

NnOBhGkQSgf1an4L3xZXTXs9x5TcqBrjVChG3UfB.jpg

fa9v8SMv07ZkPGG2MadAg5bnG4TsCUJT34y87aYw.jpg

展览现场  ©中国国家博物馆  拍摄者:范立

“虎鎣”坎坷流失海外百余年,其回归祖国之路也是一波三折,在展览的第三单元“跨国追索 回归祖国”中,对“虎鎣”惊现英国拍卖行、我馆政府积极追索、行业组织踊跃支持、国家文物局和国家博物馆积极推进实物鉴定和捐赠接收直至最终入藏国博的全过程进行了认真梳理。

本次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鲜有的以单一文物为主题策划的主题展览,全景式展现了“虎鎣”本身的器物特点和流传历史。

IsV0ynBRZF3yZ9A6565y8thWvqFal5mK2i4yhbfF.jpg

展览现场  ©中国国家博物馆   拍摄者:康岩

NwegKbX4zLVYKX5YhBjI6Ay56sCKJ40d3XtOJPnz.jpg

展览现场  ©中国国家博物馆  拍摄者:范立

39NuSnuzuRQcUlnYUsgLDkQ0p4IKpcPbFiNo0kCk.jpg

©中国国家博物馆

LBu4SB0OGUIEGfX51WQHWz4GARdks4uxQ0biB2sy.jpg

©中国国家博物馆

i2ZjRUedHawLFoTin22s59053f8xLAtHgbaV8Fcb.jpg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为了让观众更加了解“鎣”这种青铜器种类,国家博物馆特从馆藏珍品中挑选多件同类型或同用途的器物供观众一同欣赏,同时还专门为“虎鎣”制作了虚拟展示,增强观众的互动体验。观众不仅可以亲眼目睹“虎鎣”真容,还可以通过虚拟互动展示项目仔细观察“虎鎣”每一个角度的细节。

“虎鎣”被掠流离海外,是清政府被列强欺凌的真实写照。而今,中国国力日益强大,“虎鎣”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见证。中国国家博物馆对“虎鎣”的收藏、保管、研究和策划展陈等工作,就是为使其发挥更大作用,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展览位于国家博物馆南12展厅,面向观众免费开放。

Bi6WpSYaRBTroTgzB7n4TF9FXDqRnICxol92ytdi.jpg

bwZrbya8wesj8xbk8D1dNINZx5GbI4p5LJrAz7hc.jpg

OfjTJePs7f1wnndm0tzbfMAkeFTkfFtREkoTrr33.jpg

w3hJJiP0wUnSt2dkNFkIdQaXSfoldfGdCCkWtD4C.jpg

展览现场  ©中国国家博物馆  拍摄者:范立

经专家研究鉴定,“虎鎣”为西周晚期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相关资料显示,“虎鎣”原为清宫旧藏,1860年被英国军官哈利·埃文斯劫掠后由其家族收藏。2018年3月,“虎鎣”即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传出,国家文物局立即开展多方面工作,推动“虎鎣”追索返还祖国。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虎鎣”返还工作逐渐出现转机。4月底,境外买家表示愿将“虎鎣”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与文化和旅游部的直接领导下,国家文物局会同中国驻英国使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稳妥有序地开展“虎鎣”的鉴定接收工作。9月份,中国国家博物馆专家团队赴英对“虎鎣”进行鉴定。11月23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安全顺利地将“虎鎣”运回北京。

包括“虎鎣”在内的流失海外文物,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散回归的命运与我们国家民族的兴衰密切相关。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大量中国文物流失海外,正是中华民族遭受百余年深重苦难的写照和缩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海外文物追索回归工作时时牵动着全体中国人民浓烈深厚的民族感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文物工作,多次就流失文物追索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批示,许多珍贵流失文物由此成功回归祖国,青铜“虎鎣”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范例。漫漫回家路,浓浓民族情,“虎鎣”从流失海外到重回祖国并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坎坷历程,再次见证了中国从积贫积弱到民族复兴、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时代巨变。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代表国家收藏、保管、研究、展示、阐释能够充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机构,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是青铜“虎鎣”的最好归宿。为让“虎鎣”发挥更大作用,以史鉴今,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我们在经过初步研究之后,策划推出了“虎鎣:新时代·新命运”展览,以回应广大观众的热切期盼,进一步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为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关键字: 内容标签:虎鎣,海外回流,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器,文物,,国家文物局,圆明园,文物,埃文斯虎鎣 海外回流 中国国家博物馆 青铜器 文物 国家文物局 圆明园 文物 埃文斯
下一篇:经典名作重回家乡:成博首推当代艺术展“与时代同行”_油画-成都博物馆-与时代同行——四川油画邀请展-艺术-成都-时代-中国||上一篇:杨千行走艺术项目“行走·幸运猪”:在行走中给予创作更多的可能性_成都桂溪生态公园-行走绘画-杨千-咕咚-轨迹-绘画-艺术家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