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2018本来·中国当代视觉艺术提名展”在深圳画院举办。此次展览由深圳画院院长徐章担任出品人,孔森策展。
“2018本来·中国当代视觉艺术提名展”现场
展览现场
“善意设计场”自2014年创办至今,己经成为《深圳创意十二月》最具感召力的文化名片。回顾2014“空无”邀请展、2015“墨界”邀请展、2016年“开物”邀请展、2017年“天生·中国当代视觉艺术邀请展”到2018“本来·中国当代视觉艺术提名展”,“善意设计场”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五届,在中国设计界及当代艺术领域都获得了业内外人士的普遍关注与赞赏。
开幕式现场
此次展览在一场别开生面的表演中拉开序幕,几位身着黑衣的舞者在现场的白布上翩然起舞,脚下竟生出一幅旋律悠长的水墨作品。
开幕式的现场表演
入选提名展的六组艺术家作品惊艳亮相,刘钊、詹火德的《沙墨》,以看似不搭边的两种材质为载体,力图呈现的却是对因果关系的不确定的“疑惑”;潘沁将“金石遗珍”与“到此一游”放在同一作品中,探讨文字在不同场场域体现的人的动机;徐小鼎的《阿弥陀经》是一本手制书,其灵感来源于中国佛教石窟,作品运用手工绘画和雕刻的方式,力图在书籍并不大的方寸空间内展现出具有历史感和叙事性的宏大场面;艺术家杨光将“不锈钢”和活的树木并置在一起,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直白地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说,在场的六件作品,均非泛泛的技术层面之作,它的动机和意图,直指自然、社会甚至哲学层面的反观与疑问,无一不会引起观众的片刻深思。
作品《有 無》
如果说从“墨界•当代视觉艺术邀请展”开始,还是以“墨”为源,跨“界”实验,探索“水墨设计、善意美学”的视觉表达,那么,从“天生”到“本来”则是在更深层次上,探索文化本源、艺术的发生、发展、多学科的跨界融合;对当代视觉艺术全方位实验,在介质与创新、艺术与科技、美学与观念等诸多方面,为“明天的艺术”提供可持续发展新的动力源。
杨光 《植物的胜利》
“善意设计场”五届以来,分别从“空无”、“墨界”、“开物”、“天生”、“本来”等一系列主题邀请展出发,试图构建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与艺术高度融合的观念性场域,不断探索艺术与设计的边界,以水墨的情怀,去实现一个集东方审美与精神性、探索性的实验场。
徐小鼎 《阿弥陀经》
在当下文明趋同,文化求异的时代,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人文精神正在消失,一个古老文明的中国也正在消逝之中……。这是一次当下以“善意的设计与设计的善意”而引发的重大课题,是东方文化的觉醒和复兴,以“善意”的观念关注当下,以此引发全社会及专业人士们的反省与思考。
沈烈毅 《天空》系列
“我们希望2018‘本来·中国当代视觉艺术提名展’传递出的不仅仅是一种当代全新的审美样式,更是一种东方哲学思想的表达;用作品警示和提升全社会的价值观、审美观,倡导环保生态的东方美学理念,启迪明天,敲响未来。”策展人孔森说。
艺术家与到场的嘉宾合影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1月10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设计,当代艺术,视觉艺术,,提名,本来,中国当代,作品设计 当代艺术 视觉艺术 提名 本来 中国当代 作品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