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2018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采风写生作品展在炎黄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了中国国家画院近100位研究员近期创作的数百件作品,其中不仅包括参与“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的创作草图、初稿、手稿,也有在采风写生中的速写、水彩、水墨作品,还有拍摄的影像资料等,涵盖了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公共艺术等多种艺术题材。
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开幕式致辞
中国国家画院院委李延声开幕式致辞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艺术家代表赵华胜开幕式致辞
谈到此次展览的亮点时,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说道:“除了作品丰富,手法多样,扎根生活之外,此次展览有以下两个亮点。第一,画家突破了既定的风格,呈现出新的创作面貌。成熟的画家往往具有某一特定的风格,但在直面生活时,从题材到内容,从表现形式到创作材料都是根据对象来的,这往往会使画家突破以往的画种、画法,也使观众更立体的认识画家。第二,画家之间相同学习借鉴,形成了一种融合的态势。此次展览带来的作品是集体写生创作而来,在写生过程中画家们不断的交流绘画技法和理论问题,使得在作品上会看到相互学习的影子。“
中国国家画院院委李延声用“深入”二字概括了此次展览,他说道:“此次展览作品非常‘深入’,深入心,深入情,深入生活,这种深入让他们的作品达到更高的艺术成就,也表明国家画院进入到一个黄金的时代。”
展览现场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赵华胜首先肯定了写生的价值,他说道:“很多优秀的创作都是从写生来的,写生同样是独立的艺术作品。”他接着说道:“‘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项目有三个特点。第一,方向项目明确。展览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战略项目接轨,要表达一带一路的风俗民情。第二,任务清晰,其目标是将中国艺术推向世界。第三,对画家提出创新的要求。不同于以往的创作对象,此次项目的绘画对象为异域的人物风情,既能表现出异域人民生活的特点,又要体现中国画家的风度风骨,这要求画家突破以往的创作惯性,探索新的创作道路。如何创新呢?还是要回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寻找灵感。”
展览现场
“一带一路”战略项目再次将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为了展现沿线各国人民的风貌与泱泱中华的风情,中国国家画院在2018年组织艺术家分赴“一带一路”沿线四川、云南、新疆三地进行采风写生活动,8月3日至8日,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等一行,沿着习总书记的足迹,深到入凉山州腹地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解放乡火普村,走进彝族群众身边,开展为期6天的“扶贫攻坚看凉山”采风写生。8月10日至17日,创研部主任何加林等一行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进行为期8天的采风写生。8月13日至21日,常务副院长卢禹舜等一行奔赴新疆喀什地区进行为期9天的采风写生。学习和借鉴了丝绸之路古代美术传统和丝绸之路沿线物质文明考古发现,收集了大量一手素材,为画家进一步的创作提供了学术参考,为选题的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在画院统一组织写生之外,各专业院研究员还根据创作选题需要,自行选择赴“一带一路”国内外沿线地区进行采风写生,继续收集素材,为“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最后的创作助力。
展览作品
“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自2014年启动,目前已经顺利进行到最后的收官阶段。在文化和旅游部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指导下,中国国家画院调动全院研究员及自身的优势资源,广泛团结和凝聚国内优秀美术创作研究力量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秀艺术家积极参与,通过采风写生、举办草图交流汇看、学术研讨、美术展览等方式,调动艺术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一带一路”美术创作中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次采风写生展亦是“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在本年度的阶段性成果汇报。
展览海报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27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炎黄艺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一带一路”采风写生作品展,,创作,采风,国家,展览炎黄艺术馆 中国国家画院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采风写生作品展 创作 采风 国家 展览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