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李净弘中国画作品展”在深圳美术馆开幕。此次展出李净弘在中国画之路上的艰辛探索,共六十余福作品,既有水墨大作,亦有细腻工笔,既有磅礴山水,亦有格调小品。集中展示了李净弘在中国画上的“厚积薄发”,“胸有丘壑”。
展览现场
曾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任国家发改委中国产业杂志社美术总监的李净弘,是经历丰富的人。年逾不惑的他,既有在乡镇机关基层工作的经历,又有在部队中身心的磨练。丰富的阅历亦是艺术的来源与动力,数十年来,虽在人生路上不免疑惑茫然,但对中国画艺术的追求却从未停止。
开幕式嘉宾合影
艺术家李净弘(中)
“石涛有一句‘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我深知其意。这是石涛一生绘画经验的总结。‘呕血十斗’指的是技巧上的追求,‘啮雪一团’指的是精神上的提升。技巧是作画的基础,是绘画的语言,需要下功夫,需要呕心沥血。但是,一个成功的画家不能只停留在技巧层面上的追求,还要超越技巧,由技进道,这就需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审美意识。中国绘画只有融入到文化之中,才能体现出它的‘画可载道’的价值。因此,中国画必须在研究传统绘画、文学、诗歌、书法而后,方知其中奥妙。
李净弘作品
中国画学会理事、花鸟画家易峰在展览现场谈到,他认为李净弘的画作可以用三个字囊括:净、静、境。画面干净、让观者宁静,而作画之人深有意境。这样的结果,离不开李净弘这些年来的积累和钻研,“他浸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对佛家的‘禅意’颇有领悟,也对道家的‘无为’了熟于心。”
李净弘作品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过“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心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李净弘觉得,画家又何曾不是如此?人只有对自然、山水、花鸟寄予了真实情感,笔墨才有其意。只有把真情浸透在作品中,才能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才能让读者品味出艺术作品的诗情画意,从而产生共鸣。中国画是启示人养心修身,知世悟道。孔子说“见山思仁,见水思智,”醉心于绘画的人或者赏画者远离势利,亲近善境。画家把自己的内在修为、面貌和韵度,在作品中呈现出来,对“成教化,助人伦”的艺术社会功用发挥出来。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画,深圳美术馆,李净弘,,画家中国画 深圳美术馆 李净弘 画家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