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敦煌』写经展举行,四部敦煌藏经洞写经长卷全国首次展出 国宝流失百年,归来仍是少年!
四部曾经消失在历史长河里的敦煌藏经洞写经长卷终于重见天日了!它们经历了战争、盗窃、火灾……如今,它们都静静地躺在中国的博物馆里,等待着国内外观众的欣赏。
11月21日,由北京著名收藏机构——东方朗昆主办的“一念·敦煌”写经展,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行,这也是四部敦煌藏经洞写经长卷全国内首次展出。据记者了解,这四部敦煌藏经洞写经长卷也会在不久的将来,与沈阳观众见面。
四部敦煌藏经洞写经长卷重见天日
“石窟春风香柳绿,他生愿作写经生。”这是著名学者、大师饶宗颐先生上世纪80年代参观莫高窟后,提笔著就《莫高窟题壁》中的两句诗。
作为20世纪中国学术史四大发现之一的敦煌遗书,具有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集中体现了唐代书法艺术的巅峰,对后世影响巨大。苏东坡、赵孟頫等艺术巨匠都曾得真传于唐人笔法,写经体成为流传至今的艺术经典,直到今天,书法家们仍以此为典范。
此次展览的四卷写经涵盖隋唐早期至晚唐,并于2018年5月17日被北京市文物局评为“国家一级文物”。“国家一级文物”对于写经类的品评有严格规定,不仅要求宋代以前、有明确作者或纪年,还要兼具极高的书法造诣。到宋代时,写经被刻本取代,已不见隋唐写经中书法原始之美。
“祖国强大了,国宝回家了!”
在展览现场,记者看到一位老者在《金刚经》面前一边流泪,一边抄写。
这位老者名叫宋广明,他是广州的一位退休教师。他说:“我是敦煌文化的爱好者,这部《金刚经》曾经收藏在日本著名汉学家滨田德海家里。滨田德海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北京、天津等地疯狂探寻敦煌遗书,收获颇丰。其收藏大部分来源于当时著名藏书家李盛铎,李盛铎所藏敦煌遗书多是从北京的京师图书馆监守自盗。在那个动荡的岁月里,国之秘宝被私人窃取,令人心痛。后来,由于有了敦煌遗书,滨田德海也成为了敦煌学的专家。今天当我看到这部《金刚经》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祖国强大了,国宝回家了!”
另一卷唐代写经《大般涅槃经卷第八》在清末的兵荒马乱中被偷带至日本,后几经辗转流落于伦敦,如今也回到祖国怀抱。此卷为唐经之尚品纸,卷中“治”字末笔完整,不避讳唐高宗李治,而“世”字缺笔,以避讳唐太宗李世民,可以断定为贞观时期所写,是不可多得的唐代书法墨宝。《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三卷合一,在一卷上整体体现了初唐、盛唐和晚唐写经,可以看到佛教在唐代的盛衰,弥足珍贵。《观世音经》笔法丰厚雍容、气韵生动。
“希望中国孩子都能在博物馆里看到它们”
紫荷、樊晓光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他们为国宝回家做出了很多努力。
樊晓光说:“在敦煌学里,有一个规定,只要是敦煌遗书,那怕只有几个字,就算一个号。现在世界上敦煌遗书有50000余号,全世界在私人藏家手中的敦煌写经卷只有1000多个号,其他的都在国外博物馆里。很多号都不是完整的经卷。以俄罗斯的博物馆为例,17000多号中,超过一米的经卷只有数百个号。此次展出的《大般涅槃经卷第八》是从英国回流的经卷,长达2.7米,可以说弥足珍贵。”
紫荷认为,敦煌自古便是丝路重镇,连接东方与西方;敦煌也是一扇时光之门,链接过去与未来,推开厚重的门扉,是我们与祖先相遇的地方。丝绸之路,是东方与西方连接的大动脉,穿越沙漠的艰险与孤独,可以想象,这是商业的力量,也是探索未知的勇气,是人性中对交流、交往与合作的渴望。敦煌保存了最完整的中华艺术,跨越了一千多年,希望中国的孩子们都能在博物馆里看到它们。在沈阳展出这四部写经已经在计划之中。
四卷经书
隋唐早期写本 《金刚经》
书写时间:7-8世纪
长度:163cm
宽度:22.5cm
特点:经潢打纸,有乌丝栏,楷书书写劲健流畅,梵文原印。
唐代写本 《观世音经》
书写时间:7-8世纪
长度:218cm
宽度:22cm
特点:古代拼接,清末装裱,钤“慧”“如意宝”“上善”等印。共存六纸,纸二十八行,行十七字。
初唐写本 《大般涅槃经卷第八》
书写时间:7-8世纪
长度:267cm
宽度:25cm
特点:经潢打纸,蚜光上蜡,有乌丝栏,此卷写经从纸张和书法来看是一件非常珍贵的初唐皇家写经珍品。
唐代写本 《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三卷合一
书写时间:7-8世纪
长度:190cm
宽度:24.2cm
特点:此卷敦煌遗书为朱孔阳家族旧藏,附有三枚鉴藏印。
关键字: 内容标签:关山月美术馆,敦煌,敦煌遗书,,长卷,唐代,写本,金刚经关山月美术馆 敦煌 敦煌遗书 长卷 唐代 写本 金刚经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