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线昏暗的库房中追随微弱的灯光观察与众不同的创作。这样的新奇画面最近在CHAO艺术中心的展览“Wo Art CHAO-臆想仓库”中每天都可以寻见。2018年11月3日起,三里屯CHAO地下一层的艺术空间开启为期两个月的展览体验。此次展览由CHAO艺术中心与两位独立策展人大石和卢悦策划。
这是一个“非常规”的艺术展——“臆想仓库”集合了52位艺术家的上千件作品,在一种非寻常的空间氛围中以不曾有的观看方式被展现出来。在“臆想仓库”中,观者将获得有别于其他“白盒子”展览中的观看体验。52位艺术家、设计师、收藏家将不同形式的创作集结于布满货架的“仓库”空间中。策展团队并未用任何主题限制参与者的创想,也正因如此,此次参展的作品个性极为丰富,从各类异色风景到独立文化,乃至那些不可思议、令人难以预料的艺术创想,均通过雕塑、绘画、摄影、新媒体艺术等多种媒体形式集中得以呈现。
这些作品中有些是创作者想象的产物,有些则忠实记录、还原了艺术家创造时产生的灵感火花。观者将看到艺术家的创作,也会看到他们随心性而制的小物、搜集的标本、儿时的照片,写下的只言片语等等。仓库空间中流露出了丰富的趣味,每位参与创作者的个性得到了于传统艺术空间内不可得的自由展现。参观者看到了艺术家的思考产物,也得以“遇见”每位艺术家。
在内容本身之外,“臆想仓库”亦颠覆了惯常的艺术展览形态。同一个人的作品或许并没有摆放在一起,而是分散到各个角落; 作品旁边或许并置着其他无关的东西;作品甚至被遮挡、倾斜、倒置。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密而多元——它们不再仅仅于墙壁上比邻,而是在更加立体的空间里形成了新奇联系。部分作品所带有的特别的声音、气味、动态和光效,让作品与作品之间形成了特定场域。当参观者步入其中时,首先吸引他们的将是物与物所产生的总体氛围与特质,继而,他们将通过仓库的标识和索引,寻找和发现更多创作个体,同时获得观看与寻找的不同体验。毫无疑问,这种体验感也让“臆想仓库”成为了一个对观者更有“要求”的展览。参与者在展场内将化被动为主动,亲自参与到感性经历与记忆的创作之中。
仓库中的物品只有目录编号的区别,价值判断让位给基于空间的实用性。客观的属性让仓库具备了博物馆所没有的平等。在策展人的设定之中,各类物品都被编辑收入目录——这件事本身就已经究极了无穷的想像空间,它成为一套完整的仪式:出库、入库、贴标签、制作目录卡……策展团队还特别加入了“管理员休息室”的设定,这位虚拟的“仓库之神”将以“冷漠”而理性的态度保持着仓库中每件物品的平等身份。
臆想仓库隔绝了现实和时间。正如策展人所说,这个封闭空间是“一个妄想和宏大计划的避难所,同时也是身份不明事物的中转站,它搜集、保存、研究和展示人类思维历史进程中产生的所有溢出之物。 ”臆想仓库没有遵循美术史的任何脉络,也没有单纯延续当下存在的众多艺术展览所既定的形式。它突破了二维的限制,创造了一个充满了丰富情感、记忆和可能性的空间场。
人们说,“臆想仓库”是新奇的,但正如CHAO艺术中心总监杨君所述,“改变是重要的,改变不一定一昧要用创新的姿态,倒行逆施未尝不是一种颠覆。”
仓库入口与管理员休息区域,锦旗与奖状代表着我对仓库的贡献
仓库鸟瞰
流浪的神像
两种颜色女子的大脑排泄物
散落笼屉的外星人头颅
惊慌失措的异错镇居民
遍体生眼的金色铜人
精灵部落
怕水的壳冢
橐龠永动机
与黑鲶鱼有关的城市达里尼遗迹资料
来者不拒的文艺机
每件臆物实际上也是现实的镜子,与那个庞杂喧嚣的外部世界一一对应。
关键字: 内容标签:颠覆,臆想仓库,新奇,,空间,展览,艺术家,艺术颠覆 臆想仓库 新奇 空间 展览 艺术家 艺术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