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潘行健艺术研究暨捐赠作品展”开幕_直观呈现新中国美术教育模式的变奏_速写-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潘行健-版画-立交-捐赠-套色

编辑:梁侨 来源:雅昌网
 
“行健——潘行健艺术研究暨捐赠作品展”海报()2018年11月16日上午,“行健——潘行健艺术研究暨

mFh1do0ASy6Jg9ybfptEheVr2orhSBtsuNpVbA2C.jpg

“行健——潘行健艺术研究暨捐赠作品展”海报

()2018年11月16日上午,“行健——潘行健艺术研究暨捐赠作品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广州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协办。潘行健此次所捐赠的版画代表作品和大量速写作品是新中国美术教育模式变奏的一种直观呈现,不仅成为广州美术学院的珍贵藏品,更是学校院系从成立到发展脉络的重要梳理及体现。

g04wN3bUZIEOuB7PoizvJ7dxkODfpyYsa3rws5Qn.jpg

Dok219t4rUDDaXfvEc88EzuKmlhBqIy4aKuTL6C4.jpg

“行健——潘行健艺术研究暨捐赠作品展”开幕式现场

tydJT7cQEqfGeucpybDPrH9pgbwUYlIdm34iklVK.jpg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主持开幕式

OQhahzQofCoFSMQ3MGSqA5AVNllqDdnnNyWcS3tm.jpg

广州美术学院校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李劲堃致辞

j0ddBIxWlF2m0rOyOlwoWJ0g8mNjc6l8lFUfA13N.jpg

本次展览艺术家潘行健致辞

ggkMHeyTQgOcDi0dFFtkfgz4wL5hmKs0Huhq1Ii6.jpg

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谢昌晶致辞

HIlDD02aTJvOEy38paFwN0R2DDbGRTVbPmKWGDYu.jpg

“行健——潘行健艺术研究暨捐赠作品展”作品捐赠仪式

vZ3CYWY9abAgm5aSYYLzk0iE8JFhUjs4VaQVM8si.jpg

嘉宾合影留念

rT8vzmsuY8j8GeyqGVp9ocuPPDFJGHMnqXbDgjam.jpg

“行健——潘行健艺术研究暨捐赠作品展”研讨会现场

众多领导、嘉宾参加了本次展览的开幕式,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主持开幕式,广州美术学院校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李劲堃;本次展览艺术家潘行健;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谢昌晶先后致辞。开幕式的最后,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还进行了潘行健的作品捐赠仪式。随后,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还举行了展览同名研讨会。

JggdaC8EhANfYHx3XhsgxwnRU3Nlr2X5e4I8iI8O.jpg

龙舟竞赛马上开始 17.9cm×16.5cm 1961年

SbUxbHMnqVLYQ6Q5X5Hza3uBlzsyP8m2ifrcB3Nu.jpg

铸铁 18cm×26.3cm 1972年

kwHOEvcq4KOmxzhk3s0Vg79gD67i4UPS6KPu5tU4.jpg

装雷 18.5cm×25.7cm 1962年

1940年,潘行健生于广东。1949年到1979年三十年间是他求学和任教的阶段,他较早就接受了正规的美术训练,广州美术学院建立附中的教育模式来自于前苏联。潘行健作为中南美专首届附中生后又成为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的首届生,从踏入正规艺术教育的门槛开始,就直接受到了苏联美术教育模式的影响。扎实的素描基础和写实能力是苏联美术教育的基础,这样的教学理念一直贯彻于当代美术教育之中,从美院附中到本科的教学都一直以此为开端,使得潘行健在造型、材料语言和艺术方法论方面都建立起了重要的基础。

OMCHvh7RQ8LgDo9I7iSJv1iRkhnDsin8go0To4hp.jpg

登岸 18.3cm×16.9cm 1980年

4aQm2hk5HfC5piZVGKsrptNpOPHpa6b9KEw5z4aL.jpg

水乡世家 48cm×46cm 木版水印套色 1984年

JhmySEVTtGW0U4gyPxlfclB9hSwc3cA9R00rnZoJ.jpg

山城印象 40cm×27.3cm 木版水印套色 1983年

SAiQM1X1nYoVNCap7fooGTSZIZDgHFfQ2NkHTmJo.jpg

啊!大海 50cm×102cm 黑白木刻 1981年

踏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潘行健的创作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多产的80年代,他的作品交织着不同题材线索,一是有关孩童的《啊!大海》《母亲情》《童年》,以不同的人物形象、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展现了那种感同身受的亲情质感,并给人以隽永的想象空间。另一则是水乡与山城的景象呈现。水乡的温润柔美与山城的劲峭挺拔通过不同的笔线和制作手法表达得淋漓尽致,《水乡世家》《山城印象》便是这方面的代表。

fTkwDbFZJliYVy3kptF9xq3FOUuLPqjXlSUSz5LF.jpg

立交·空间I 45cm×90cm 黑白木刻 2008年

GGd4hDhj9WD8CNm3QjYqt3uRhsGA9Z4ST7bXc0Yd.jpg

立交·流畅 45cm×88cm 黑白木刻 2002年

ceB48SzHKC6hQPKGrjgaaZKhSSBlzaYw6AKboa5w.jpg

立交·变奏 144cm×54cm 黑白木刻 2009年

九十年代因为担任领导职务,潘行健的创作陷入低产期,但他后期作品中极具代表性且反复研磨的两个系列:《土地》和《立交》,都萌生于这一时期。《土地》以背着犁头的农民背影隐喻改革开放大地上“民族脊梁”的缩影;而“立交”则是现代城市生活的典型象征。潘行健说:“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90年代我的艺术状态,我想应该是:思考、积淀、酝酿。”

bxOYWCK7TSStcVriwIKyEwPtaQw2nOhiGItwTRhs.jpg

立交·擎天 74cm×74cm 黑白木刻 2006年

envAoqx4Aa9aFMtcr7jXD6v7fRaCAe7jdSXLXNqU.jpg

立交·残阳 45cm×90cm 油印套色 2012年

WvpmN1icq0Qbb3DTppjGnpHT0IlT0VqSdZHLv4aM.jpg

立交·晚风 45cm×90cm 油印套色 2012年

二十一世纪以来,潘行健进入了另一个高产期,他将《立交》作为城市现代化的精神符号,不断地变换其结构和线条的组合,逐渐地,他的画面引入“风筝”和“飞鸟”,为刚性的结构添加了灵动和柔性的情感因素。在版画技术上,他也走向了一种开放的复数概念,以图样套印的方法使得《立交》的图式处于不断的流变当中,甚至还将图像转印到报纸等其他媒介上。在艺术潮流迅疾变化的当下,他坚持自己的现实主义创作导向,但是他所主张的现实主义不是僵硬的样式和风格,而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精神立场。在艺术形式上,他勇于探索和创新,对于现当代艺术也持比较开放的态度。

opHZMaCprMtYAvWTRSKMA9uFJuy01hWmxaLMT27m.jpg

KVIzVsROv20qSd8VLXS8DVIaVIjwOCqQmlrjAm1H.jpg

“行健——潘行健艺术研究暨捐赠作品展”展览现场

2018年是广州美术学院建校65周年、版画系建系60周年的重要年份。潘行健于2017年9月向母校表达了捐赠作品的意愿,这是他回报学校的一项重要举措。他将捐赠自己创作的版画、速写、版画原版木板等共计400件,涵盖了从附中时代直到现在、凝聚了他一辈子心血的代表性作品。展览将围绕他的版画创作、研究、教学与传承等几个方面展开,力图全面回顾艺术家的艺文事业。

jIi5e0P4C5UdS4IZ6rwyhFNX2IfBZBODOKiRL13t.jpg

506oNj3M8JO6Id3QRy9o8UgJVdhW3BjHzk7FEs4c.jpg

“行健——潘行健艺术研究暨捐赠作品展”展览现场

潘行健在总结自己的版画创作时如此说道:“这是一种内心的追求——它是精神的,不带任何功利因素;它是情感的,不需要任何道理;它是个人的,不受外界的任何影响。版画,是一种追求——刻了几十年的木刻,终于悟出了这个道理。”

frUWn4phPsBmYcVy5YlVmLIDdkbHsA9mM7RszoDo.jpg

Ipd1gewNdAgMIAxklx2UXBrTfItU8fHFXZqXr60n.jpg

“行健——潘行健艺术研究暨捐赠作品展”展览现场

据了解,潘行健是广州美术学院首届附中毕业生、广州美术学院首届版画系本科毕业生、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第一位留校任教的老师、广州美术学院第一位版画专业背景的副院长。这四个第一奠定了潘行健的版画艺术生涯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的发展、教学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为广州美术学院、为广东乃至全国的版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潘行健回忆称:“从1958年广州美院建校到如今整整60年,我从未离开过广美校园,创作、教学、行政管理成了我这几十年人生的基本内容。当然,作为一个教师,教学是本职。事实上,对教学工作的付出与收获,应该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

sNnrlqbuIo4H6IAAt80xbKiGOVuaRJK1HtLiLXSc.jpg

立交·初阳 76cm×75cm 油印套色 2012年

KI6hKAtnHH051ZlqRaQWtBu0Xly7C5p9pGQgwRjf.jpg

余晖 45cm×90cm 套色 2012年

FTv04kISNbcUMA46mN0n8jUQXwUuzFxHW07uRGSi.jpg

椰乡小景 27.3cm×39cm 1962年

此次所捐赠的版画代表作品和大量速写作品是1949年以后,中国美术教育模式变奏的一种直观呈现,同时,他的教学与创作经历与广州美术学院的版画系科建设、教学与研究,乃至中国版画的时代变迁密切相关,而此次他将其近乎所有的作品慷慨捐赠给学校,不仅成为广州美术学院的珍贵藏品,更是学校院系从成立到发展脉络的重要梳理及体现,为美术界留得一份完整的、宝贵的个人藏品和文献。所以,“行健——潘行健艺术研究暨捐赠作品展”不仅仅是一个成绩卓著的老艺术家创作历程的回顾展,更是一个学校院系发展历史的梳理、研究的文献展。

hoasUVvLIybbBzRocvlL8gpNKpie8dt8Lk6BGpj7.jpg

抢修 34cm×26.1cm 1981年

F2dWXIZOTTOa0LLbMf1BZIOZJYZ3MyerjshIyhKd.jpg

悄悄话 23.1cm×12.4cm 1963年

2l347NMjgIjxhOcic6AkmHOi5e75lxhPPRyYLQqI.jpg

下网 20.7cm×25.1cm 1960年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将用三层展厅进行展示,一楼、二楼展厅展出潘行健个人版画及速写,分为启承、深化、拓展三个部分,作品展出的各个部分相应配合以大量速写和文献。三楼展厅则是潘行健的教学传承部分,这部分包括艺术家与师辈、学生及院系建设的关系梳理。通过口述史和历史文献生动呈现艺术家所置身的教育环境以及与师生们的学理关系,以一个个案串联起一个颇具特色的教学和系科发展的脉络。从作品中,可以清晰地梳理出潘行健由受苏派影响的现实主义创作到改革开放时期接受新思潮而进行现代变革的全过程。

SH5M0UDYOCpKTFEubVap3QqJ0nO80cKuz3tuxazW.jpg

椰林深处 40cm×35cm 木版水印套色 1962年

vgKOtjIwFd9tWVJ7TfNlisxuQWwrXRXLE6QWl7I9.jpg

登岸 18.3cm×16.9cm 1980年

it9FvWOEfegLnZSROnrjIJ0zjlDqyWaWLWUp5WFG.jpg

小憩 18.9cm×21.1cm 1962年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表示:“像潘先生这样艺术人生与广州美术学院的发展同步的重要艺术家案例,我们能够完整地收藏其作品,无疑就是珍藏了一段有关广州美术学院建设与发展的历史。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个丰富案例的建立,我们对于广州美术学院以及由广州美术学院所辐射的美术史、美术教育史才能具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在历史的脉络上有的放矢地开展当下和未来的工作。”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12月6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版画,速写,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潘行健,,版画,立交,捐赠,套色版画 速写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潘行健 版画 立交 捐赠 套色
下一篇:故宫明代“嘉隆万”三朝御瓷对比展_讲述一窑“亲兄弟”再聚首的故事_青花-云龙-万历-彩瓷||上一篇:“华宇青年奖”初评入围20位/组艺术家__12月7日_“前提”为名在三亚_华宇青年奖-《前提》-艺术-青年-初评-转化为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