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新科技媒介介入后,摄影该何为?_影像艺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摄影-媒介-图像-艺术家-摄影艺术

编辑:陈耀杰 来源:雅昌网
 
  当下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展览或者科技艺术展览、沉浸式艺术展览频繁举办,VR、AI、生物学、物理学等等

  当下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展览或者科技艺术展览、沉浸式艺术展览频繁举办,VR、AI、生物学、物理学等等这些通常很难与纯艺术联系上的技术和学科也在不断的跨越到艺术领域,对于艺术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新技术的运用就意味着是未来艺术或者艺术的未来的吗?在各种新名词和视觉刺激的后面,究竟有哪些是属于艺术的?这或许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人工智能时代:摄影艺术新的美学可能是什么?

策展人邓岩

  “人工智能时代,使用图像、消费图像的方式发生变化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所有的艺术,摄影、装置等等所探讨的话题,也不是一个单一的语境了,我想给公众一个更客观的读图的认知,而不是上来就站到某一个语境下说看懂和看不懂那么简单,整个展览,就是想呈现一个当代的图像观,这次展览反映了我们现在的文化现状,研究当代,对普通人有什么价值?研究传统,对我有什么价值?探讨文化价值,而不是在探讨媒介本身。”策展人邓岩讲到。

  2018年10月15日,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展览“简单图像奥秘-人工智能时代摄影图像的空间转换”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开幕,此次展览特邀39位中西方艺术家及团队以摄影图像为线索展开系列研究性学术展览。作品媒介涉及摄影、超高清4K影像、交互影像、摄影装置、超短焦距动态摄影、光学影像装置、交互摄影、机械摄影装置(共计90余件作品)。

Daphne Keramidas R.e.m 床+枕头、床单、音响

  在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视觉奇观,比如由清华大学医学院·药学院带来的作品“跳着绳的蛋白质”, 这张照片拍摄的是在80千伏特的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蛋白质-高分子偶联物的巨型线状组装体。组装体形态各异,其中这个形态比较有趣,好像正在跳绳一般,图中“绳”的粗细大约为20纳米。“冷冻扫描电镜下的肠道干细胞”,细胞在冷冻切割后适当延长升华时间,使得细胞内结构得以呈现,似乎是科研者在细胞上开了一个“天窗”,窥探蕴藏在细胞中的生命奥秘。

冷冻扫描电镜下的肠道干细胞

  日本艺术家的作品Industrial jp拍摄的是日本工厂里面的机器,在这些工厂里,由这些机器执行的过程保持了恒定的节奏。艺术家被这些机器本身的图像吸引,被涂上了油的表面,它们产生的反射的节奏,艺术家开始收集现场录音和录像样本。大量的音乐家参与了这个项目,并将这些机械的声音转化为音乐作品。艺术家使用这些曲目,将它们与工厂本身拍摄的视频进行配对,并发布音乐视频。希望用这个标签向世界展示日本工厂的景象和声音的纯净优雅。

日本艺术家的作品Industrial jp视频截图

艺术家卢杉的作品《生死伦》视频截图

  艺术家卢杉的作品《生死伦》呈现了一幅基因异变的图景,在基因异变成为家常便饭的时候,人类发展的目标转向为如何稳定自己的种族,以及控制基因的变异。当权者管制,生殖的权利无比宝贵,不同的人为此作出了不同的抗争,从而获得延续生命的自由。宏观上看,人类的独立性与进步在宇宙历史中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粒沙土,微观上讲,人类可能只是基因实现自我延续自我进化的容器罢了。于是,艺术家在影片中围绕着基因的不稳定状态,把它扩大异化,人的身体随时会因为基因的异变而变化成各种生物。在这种具有科幻色彩的设定下,人类社会将会发生什么。同样在真实生活中,我们也在面临各式各样的基因危机,如何看待基因的异化与杂交,是进化还是退化,生命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是艺术家在影片中试图去探讨的问题。

MarieVic(法国),BLOWING RICCARDO,2018,影像

  策展人邓岩表示,此次主题展览于2015 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第一次展出,第一届主题为“简单图像奥秘——摄影、影像 、科技、新媒体艺术”。展览主题旨在通过跨专业领域的对于摄影艺术的多媒体展示来探讨随着新的图像捕捉设备和新图像社交生态的高速发展所引发的当代摄影艺术功能及价值的变化 ,特别是摄影做重要的艺术媒介对于其他领域的影响和其超越视觉艺术范畴那部份当代社会价值可能性。

张金 Empty Chair 

  第二届展览主题为“如果艺术可以重新再来”,在 2017 年作为“丽水国际摄影节”主题展展出。展览试图探讨信息时代的摄影作为艺术在当下社会将如何建构新的独立艺术语境,以及在新的文化语境中我们应如何阐释当代视觉思考与传统摄影成像之间的美学关系。

清华大学化学系参展作品 “喷泉”状多涡旋复合体,通过三电极外加直流电刺激时,金纳米溶胶体系呈现稳定的多轴涡旋运动,状似“喷泉”。

  本次展览主题为“简单图像奥秘—人工智能时代摄影图像的空间转换”,是继上两届展览主题的又一次延伸讨论,旨在通过研究“摄影艺术”与“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以后关系的复杂性来探讨摄影作为艺术在面对新科技媒介介入后的图像美学延长体特征和与之而来的新的美学可能,而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摄影艺术的读图方法也会随着新的读图媒介呈现方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拍摄过程本身以及新的读图逻辑的解构和重组是展览对于摄影从“平面呈现 ”到“物理空间占据”的一次新的实验与探索, 而在这个过程中新的成像技术的应用和由此产生的新的图像功能必将和当代社会的发展发生紧密的联系,所以今天摄影艺术面临的挑战必然是技术的革新和当代图像文化供需关系突变所产生的新的艺术维度的思考。展览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探讨了以下三个内容: 如何面对的新科技介入后艺术格局的变化;从信息时代到人工智能时代读图方式和方法的变化;科技目标模糊化后艺术策略的变化。

  视觉背后:文化、历史、哲学与伦理

  区别于很多新媒体展览或者科技艺术大展的是,此次展览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有视觉的刺激和愉悦,更多的还有思考,在参观这种类型的展览的时候,观众很容易被视觉或者科技的内容吸引,而忽略掉视觉背后的内涵,从这个层面来说,像这样的展览正是我们当下需要的,在面对科技不断变化,创作媒介不断更新,各种学科越来越交叉互动的情况下,艺术家该如何做出回应,又该如何在这一浪潮下面找到自我的定位,可能是当下最为需要做的事情。

王庆松(中国),钢铁侠,影像

任曙林(中国),八十年代中学生-无头三女,1983,摄影

王川

  就像邓岩讲到的三个方面,也是当下艺术面临的三个重要议题,在他看来:“媒介的变化有两个内容会对艺术有巨大影响,一个是媒体本身自带的艺术的那种物理的刺激,是一个新的维度,因为有了这种沉浸式以后,你的艺术观会发生变化,还有一个是艺术变迁后对于传统媒介更替后的文化思考的变化,这不代表说新的能把旧的代替了,实际上是在传承历史,是用新的媒介去呈现一个历史,媒介不能代替不能呈现的那部分语言,这可能是我这个展览站在摄影专业来说最重要的一个话题。”

刘思麟 app me

  摄影艺术评论家、策展人鲍昆也有同样的看法,在他看来,我们使用的语言是第一代码,摄影术出现以后是在语言的代码系统之外又发明了一种新的代码,这个代码就是今天我们理解的图象和影像这两点,是图式的,不是靠声音来支撑逻辑关系的,视觉语言符号的特点是速度超快,非常便捷。摄影术的出现促进了传统造型视觉艺术的变革,最终导致观念艺术的出现,重新定义的艺术。

  “摄影颠覆了艺术,但摄影自身也有其艺术性,但摄影的艺术性到底是什么,人们很长时间有巨大的误区,摄影术170年以来一直被绘画看不起,摄影专业才是我们应该最应该重视的,最显学,最前端的一种媒介。”鲍昆讲到。

刘博艺(中国),基于柔性屏幕的交互设计探索,2018,影像

安吉尔(中国),不确定之物,2016,摄影 

  他表示现在我们对摄影的理解必须超越一个狭隘的艺术范畴,必须看作超级功能相当丰富的媒介,什么都可以表达,因为会改变我们未来:“这个未来就是我要讲的数码时代,比如现在很多艺术家直接在谷歌地图上截图,把截来的图片重新编码进行表达,VR艺术,既有实验性的,也有非常写实性的,就像大片一样,非常有意思。AI时代的摄影, AI时代的语言方式将会变成一种新的语言方式,形成了语言系统以后一定会形成自我的一个语言文字,也可以叫自洽性的逻辑,这个逻辑一旦产生,就会有很多其他的问题,我们现在不要简单的痴迷一种效果和所谓的创造词汇,在所有这些发展和可能性中,永远有一条不可以颠覆的东西,那就是伦理、道德,如何让影像能够非常完美的和人类的进步和谐保持一致性,这是最重要的。”

  而在清华大学教授,历史学家,人文学者汪晖看来,高技术的部分展现出了我们经验观察达不到的氛围,他对展览中一件法国摄影师的作品非常感兴趣,因为摄影师的主体由于技术的变化虚拟化了,虚拟了以后带来的是一个认同感觉,现代技术导致作者的虚拟化,使得摄影的边界发现漂移和变化,这个时候摄影和画面生成的意义和空间,是我们当代性之一,我们怎么去理解,这是技术变化提供的一个完全新的状况,这个状况带来的是一系列哲学性的问题,严峻的伦理性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是有必要跨界的思考,是需要把这些要素都重新调动起来,来思考我们今天的现实。

梁半 good times  bad times

Marievic Masculine/Feminine

  就像清华美院鲁晓波院长讲到的那样,这个展览,最重要的意义让不同背景的人,共同来面向这样一个话题,未来的摄影或者是摄影艺术本体的价值以及对未来所能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力,甚至关乎于我们对摄影的视觉语言,整个理论的更新,我们绝对不会说拿出一个未来的方向是什么,而是获得大家的智慧。

  期待在未来,能够看到更多除了视觉之外,还有可以引起人们思考和回味的作品。


关键字: 内容标签:人工智能,影像艺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摄影,,媒介,图像,艺术家,摄影艺术人工智能 影像艺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摄影 媒介 图像 艺术家 摄影艺术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