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境由心造——“渍痕—张宝玮先生画展”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_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教授-致辞-作品-设计

编辑:陈耀杰 来源:雅昌网
 
  ()10月12日,“渍痕—张宝玮先生画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

  ()10月12日,“渍痕—张宝玮先生画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和建筑学院共同承办,共展出张宝玮先生近年来创作的抽象作品几十余幅。

  展厅现场

  参加此次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名誉院长马国馨;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平;清华大学教授栗德祥、朱文一、单军;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何玉如、朱小地、邵伟平、徐全胜;建筑批评家王明贤;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教授;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教授;城市设计学院院长王中教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琦教授等。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张宝玮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景波致辞

  在谈到张宝玮先生的作品时,范迪安教授讲道:中国经典艺术素有“三境”之说:物境、情境、意境三者,虚实虽殊,理致则一,皆是运筹笔墨所追求的境界。张宝玮先生出手格高,一方面兴致盎然,溢于笔端,一方面把对建筑的感觉转化为平面营构,在风格语言和媒介材质上跳脱传统,深厚的艺术学养使他自如地驾驭着理性与感性的不断转化,媒介与意境的相生互化,通过绘画走向纯粹的精神场域。

  著名建筑批评家王明贤致辞

  清华大学教授栗德祥致辞

  展厅现场

  张宝玮先生,江苏无锡人,1938 年出生于安徽省安庆,1956 年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任职于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湖南省建筑设计院。作为改革开放第一批走出国门的建筑师,张宝玮先生1979年赴西班牙,任职于西班牙建筑大师MIGUEL FISAC建筑设计事务所,90年代受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先生邀请,回国创办设计系。张先生倡导“大”设计概念,积极推动现代设计学科基础教学的实验,奠定了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描绘了美院特色建筑教育的雏形。从设计系、设计学院到建筑学院,二十多年来,张宝玮先生献身教育事业,培养了众多设计实践、管理和教育方面的出色人才。

  展览现场

  张宝玮先生认为建筑师艺术修养的培养至关重要,作为一个有情怀的教育家和建筑家,他以身示范。张先生年轻时就热爱绘画,十多年西班牙建筑师职业生涯之余,濡染于现代艺术大师的作品,完整的接受了现代艺术的洗礼。回国后因忙于教学、管理和创研工作,而疏于艺术创作,耋耄之年,张宝玮先生重新焕发绘画创作的热情,此番展出的这一系列绘画作品综合了多种材料的实验。张先生的画作是用褶皱的纸张反复浸染到浓密的水墨之中,又将其裱贴于油画布上,以油彩与水墨混合,经过浸、沤、染、积,呈现水“渍”之痕迹。他的创作排斥具体的物象符号,征示了一种复杂难言的文化心境,也是一种对纯净视域的隐喻。观众不需要去“理解”,只需要在不完整的过去和无法完整体验的现在之间,保持一种对于心迹的观照,和一种绚烂之极归于沉默的激情。

  作品1号    2015年    综合材料    1200×1200mm

  作品2号    2015年    综合材料    1200×1200mm

  作品3号    2016年    综合材料    1200×1200mm

  作品6号    2015年    综合材料    1200×1200mm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4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渍痕—张宝玮先生画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教授,致辞,作品,设计渍痕—张宝玮先生画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教授 致辞 作品 设计
下一篇:不妄言“书法”,自嘲是“反面教材”_莫言墨迹展“笔墨生活”开幕_张大春-墨迹-书法-莫言-墨迹-文人-书写-开幕式||上一篇:艺术家蒋友柏亮相杭州3分钟__现场就爆了…_看我蒋画-亮相-现场-艺术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