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4-17日,日本艺术家松本秋則应的邀请,来到武隆懒坝进行考察,一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路同行的还有日本艺术家小野田,日本社会学家福西敏宏。
全体工作人员在松本秋則作品所在地合影
据了解,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项目自开展以来,先后邀请到用泥土绘画的日本艺术家浅井裕介(Yusuke Asai) ,用食物作为媒介的法国艺术家吉尔斯•斯图萨特(Gilles Stassart),以及被称为 “大黄鸭之父” 的弗洛伦泰因·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丹麦艺术家托马斯·丹博,此次邀请到又一位来到重庆武隆懒坝实地考察的国际艺术大师——松本秋則。
左起:小野田贤三、福西敏宏、松本秋則、懒坝美术馆负责人李娟、翻译江燕
艺术家松本秋則在日本久负盛名,他的作品在举世闻名的越後妻有大地艺术祭、濑户内国际艺术祭常设展览,收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松本先生从三十多年前就开始制作“声音物件”,并从亚洲各国少数民族的民间艺术中吸取灵感,通过竹子和马达,将随处可见的材料制作成可以发声的小物件,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发明了300多种造型独特的乐器,并将这些乐器组成一个“交响乐队”,在光与影的纵横交错中,在静谧的时空里,打造出天籁级的声音剧院。
松本先生的“声音物件”1
艺术家松本秋則:音乐是自身的感受,作品将延伸到固定的空间外
懒坝美术馆:你的作品给人的直观感受是“趣味”,竹子在风力、水里、电力的作用下运动,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你怎样开始“声音物件”/“sound projects”的制作的?
松本秋則:最初,我进行了5年的油画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意识到绘画语言不足以完全地表达我的想法。之后,我先后尝试摄影及影像的方式并最终找到了现在的创作方式——基于“声音物件”的创作。最早的“声音物件”源自我在公园里的尝试,我利用家里的废弃物和邻居家的孩子一边玩乐一边创作。那个“声音物件”的“初代机”,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吸引了整个公园里的小朋友迅速靠近,那些孩子围着我的作品看啊笑啊。我突然明白,“声音物件”是非常具有感染力的创作。
松本先生的“声音物件”2
懒坝美术馆:你的“声音物件”/“sound projects”就像一台自动的乐器合奏。中日古代都素有丝竹乐器,你是否有音乐的背景?
松本秋則:我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音乐,对音乐的理解也往往来自于自身的感受。 我热爱有现场体验感的民族音乐,深入村落,在他们的节日氛围里感受音乐的野趣力量,在音乐中获得感动。我并非只对固定的某种音乐类型“情有独钟”,以John Cage与Steve Reich为代表的现代音乐也与我的音乐观念不谋而合。音乐是我作品中很重要的元素,它是平衡作品与气氛的重要环节。
松本秋則作品声音剧院/ Sound Theater
懒坝美术馆:从“声音物件”/“sound projects”到“声音景观”/“sound scenes”再到“声音剧院”/“sound theater”,你在使用竹子的基础上不断添加了多种元素。这出于怎样的考虑?
松本秋則:最初,我制造了一个个独立的“声音物件”,观者站在作品的外部,充当“观赏者”的角色。之后我试图将所有的“声音物件”连结起来,引导观者进入作品,感受作品。再之后我开始营造能将所有“物件”联系在一起的空间,我将光影元素融入创作,使观者沉浸在我所营造的气氛中,真正创作,成为我作品的一部分。
松本秋則作品
接下来,我希望能将自己的作品延伸到固定的空间外。使观者在进入我作品前就有气氛上的导入。
艺术走进乡村:“竹”与“土房”是艺术家的灵感之源
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的宗旨是强调作品与当地的关系,材料来自武隆,并与当地居民发生关系。武隆项目考察期间,松本一行便跟随懒坝美术馆的工作人员实地考察,寻访当地竹编匠人——王庆武,最终将艺术项目设定在一座具有半世纪历史的当地土房里进行。松本先生对同行笑道,“这里的云雾是大自然的魔术,武隆懒坝的千变万化注定让这里成为传奇”。67岁的艺术家松本秋則与76岁的竹编匠人一见如故,并邀请武隆的竹编匠人和他一同在明年开幕的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完成作品。
松本秋則与懒坝美术馆艺术顾问韩晶(右一)讨论老房子空间结构
懒坝美术馆:你的创作惯用竹子、和纸、马达……,在这些材料的选择上你有怎样的思考?
松本秋則:最初的“声音物件”并没有使用竹子,我通过改造家里的废弃物来制作乐器,那时的声音物件大多是金属材质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这些废弃的材料中收集到一块竹子,简单的尝试即令我欣喜不已。竹子易于切割并可以制作出千奇百怪的形状,它兼顾了作品的美感和音效。在这之后我继续探索了三年,随着对竹子材料的逐渐熟悉,“声音物件”的制作也渐渐开始步入正轨。我在创作时并不制约所使用的材料,任何材料都有其在作品中的特殊功能。只不过竹子可能最便利的满足了我的需要吧(笑)。
木根村竹编匠人师傅王庆武(左二)与日本艺术家松本秋則(右二)
懒坝美术馆:对于此次在中国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的作品,你创作的侧重点在?
松本秋則:此次,我的作品将被放置在农家,对我来说这种充满生活与历史的气氛是我在作品中最需要保留的方向。让我的作品与环境相互依存。我想传达出这座老房子的魅力,让观者在观看我的作品时也爱上这座老房子。
松本秋則详细记录老房子细节
中国的竹艺师令我感到亲切,他们坦率的与我分享,严谨的制作作品,并思维灵活愿意尝试新的事物。我十分期待能将自己的想法委托给这样的匠师,与他们共同完成这件作品。我也相信“竹编”技艺的加入会为我的创作带来新的风貌。
懒坝美术馆:竹子在中国有着极悠久的历史,一代代民间艺人使用竹子进行着各类生活物品的制作,编竹技术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乡村的很多年轻人却拒绝学习这样辛苦费时的手艺,民间艺术的传承受到威胁。我们知道你曾经在92年游学于亚洲许多民俗村落,在那些国家和地区是否也面临同样的情况?在你看来艺术与工艺应该如何更好结合?
松本秋則:在开始用竹子创作“声音物件”之后,我了解到中国的少数民族在生活与节庆中都常常使用“竹子”,这促使我申请了此次游学。此外,少数民族生活的状态也给了我很多惊喜。最令我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贵州的侗族生活区,人们使用不同尺寸的芦笙(20cm-400cm)以乐队的形式参加表演竞技。80个乐团,每个乐团20~30人,这是当地最声势浩大的节庆。这些乐团依次演奏,发出巨大的声音。评审们坐在一公里以外的地方对这些音乐进行评比,我那时不禁在想,评审们可能在选择最“大嗓门儿”的乐团吧。这也拓展了我对音乐的认识(笑)。
当地村民热情的邀请松本秋則体验“背背篓”
事实上日本也有“竹文化”,但由于回报率较低,愿意继承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目前,竹编的生活器具已几乎消失,利用竹编的“工艺品” 也渐渐绝迹。使用竹子的人少了,竹林疏于管理,竹子材料也渐渐被人遗忘。一部分人察觉到这样的现状希望可以号召大家保护竹林,但截至目前,似乎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松本秋則:竹子是价格低廉的材料,决定竹艺品价值的是往往是其背后的附加价值。我很期待与王庆武先生之后的合作,也愿意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节协助当地村民一同制作我的“声音物件”。我期待着观众会喜欢这些“衍生品”,也希望同艺术节一道,帮助当地的村民获得更好的生活。
尾声:大地艺术节为优秀的民俗文化与观众间搭建桥梁
懒坝美术馆:你的作品参加过很多重要的大地艺术季,在你看来一个优秀的大地艺术节应该具备哪些重要的要素?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当地居民的良好沟通,当地人能喜欢并支持作品的实施是推动艺术节发展的重要动力。优秀的大地艺术节能给当地居民和参与者带来成就感与满足感,我希望每当他们回忆起来就会为自己参与这样的艺术节而感到自豪。举例来说,在日本濑户内海的男木岛上原本只有20余位居民,随着濑户内国际艺术节的召开,小岛上的居民也越来越多。观众来到男木岛的本意是参观艺术作品,却不知不觉被小岛的自然风光所吸引。短短4届,一个几近荒凉的小岛就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王庆武(左)与松本秋則(右)
其次,让艺术节与当地居民发生关系。当地人能将艺术节视为自己的骄傲,真正欣赏并理解当代艺术作品,才是“艺术走进乡村”的真正含义。艺术节不仅是作品的展示平台,更在优秀的民俗文化与观众间搭建了一座桥梁,这才是大地艺术节存在的意义吧。
据悉,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将在2019年的夏季如约举行,届时松本秋則先生在老屋的作品将由他和当地颇具威望的竹编老匠人王庆武及其徒弟们一同完成,当代艺术与传统技艺,中国匠人与日本艺术家,这样一对可爱的“老爷爷CP”将迸发出怎样的火花?他们又将如何还原这座半个世纪之久的土房记忆?让我们拭目以待。
关键字: 内容标签:大地艺术节,松本秋則,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武隆,声音,竹子,美术馆大地艺术节 松本秋則 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 武隆 声音 竹子 美术馆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