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主题:“长征教育”:朝向一种科学幻想批判时间:2018年9月19日 晚6:30地点:中国美术学院 南山校区 4#405主讲:长征计划主办: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协办:跨媒体艺术学院承办: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
1978 郭沫若:“科学家不应当让想象力给诗人独占了”。
1982 袁庚以“时间就是金钱”和招商引资的方式重新诠释了1872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的“中体西用”认识论。
1996 于光远以科学哲学家的身份提出对地球既要有“大保护”,也要有“大开发”。
2016 韩松谈到,在技术的社会中,人们不能只和这个系统“形成技术上的关系”。
作为长征计划的展览序列,“长征计划:违章建筑”分别于2006、2008与2018年展开实践。本次交流中,长征计划将从科学技术的想象以及其批评出发,透过介绍近期的策展项目“长征计划:违章建筑——特区”阐述长征计划的策展方法:以反观历史的方式阅读今天的科学技术意识。
关键词
#策展 #加速主义 #改革开放 #技术论 #科幻批判 #思辨 #位置性
时间安排
2018年9月19日
18:30-20:30 长征计划研究员陈玺安介绍“违章建筑”项目及策展理念
20:30-21:00 讨论环节
关于“长征计划:违章建筑”
本项目是发起于2006年的系列性策划展览。项目以违章的临时性作为隐喻,主张以下具有生产性的工作方法:应将违章建筑的非常规状态和永久性建筑的常态关系两者反转看待。最新一期项目将“特区”这一试点转换为常态的例子作为框架来展开研究。
《长征计划:违章建筑三——特区》
目前,建筑学中对全球各类经济特区的研究,着重于特区作为操作性的政策工具如何服务于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对中国而言,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发展出来的经济特区不仅仅是引进资本和技术的窗口,也是解决改革所引发的认识论转型之处。“时间就是金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琅琅上口的说法可以勾勒出我们的科技、时间以及文化景观。如艺术史家往往将1978年视为中国当代艺术的起点,本展览要问的是,改革开放之子——当代艺术、特区和当代科技——如何思考改革开放以来的技术发展?
对于技术的反思,关键在于思考要如何切入以及拿捏“人-技术-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目前科技乐观论者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话语中占有主流地位,对他们而言,这种无意识的加速想象,其侧重点恰恰相反:它们强调如何进一步失衡;思考这些关系,其中的复杂性并非二元论式的非黑即白,而是需要用多向性的视角为相互参照的基准。本展览透过15组参展艺术家的眼睛,进入各个技术和特区相关的反思语境之中,并为当代中国的科技成长小说提出一个多中心的视角。
项目首展于北京长征空间(2018年7月21日至8月26日),推演式地回应了改革开放以来资本和科技两者的精神构筑。而这个月在广州的展出由长征计划与广东时代美术馆合作推出,将着重于从历史化的角度切入这一未竟的科技思索以及不同的时间想象,借以阐释与当下密切相关的速度政治学。
展场图
“长征计划:违章建筑三——特区”展览现场,2018,长征空间,北京图文资料由长征计划提供摄影:ARTEXB
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
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致力于将丰富的社会思想资源与媒体实验、当代艺术创作相结合,力求构建媒体艺术与社会思想的互动知识体系;并探讨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思想形式,对当代知识生产的意义,以及当代中国艺术创作、媒体实验和知识生产的形态更新与发展方向。
研究所以文化研究、社会思想、媒体理论和批评话语分析为知识基础,联合国内外著名策展人、批评家、艺术家与学者,以具有当代学术眼光的、系统的跨文化研究和突破传统话语模式的文化主体性,培养具有批判性思考能力的策展人和评论家。
长征计划
长征计划是以行走、论述、展示以及对话而展开的多面向实践。长征计划从历史和现实经验的自我批评与重构,发掘思考未来框架的可能性。项目以核心策展计划牵动组织运作,并持续通过多元的情境建构,成为引导各种思辨、讨论与艺术行动的公共媒介。其多样性策展实践包括“长征——一个行走中的视觉展示”(2002)、“长征计划——延川县剪纸大普查”(2004-2009)、“长征计划——唐人街”(2005-2007)、“长征计划——延安”(2006-2007)、“长征计划——胡志明小道”(2008-2010)、“长征教育”(2009-)以及“圣天作业”(2015-)。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长征计划,,特区,建筑,社会,思想中国美术学院 跨媒体艺术学院 长征计划 特区 建筑 社会 思想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