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画竹韵写清音:“一枝一叶总关情”戚学慧个展在北京泠空间举办_中国书画-竹-水墨-泠空间-展览-中国画-画家-陈家

编辑:樊玮 来源:雅昌网
 
展览海报  ()9月15日下午3点,“一枝一叶总关情”戚学慧个展在北京前门的

展览海报

展览海报

  ()9月15日下午3点,“一枝一叶总关情”戚学慧个展在北京前门的泠空间艺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戚学慧创作的各类中国画共40幅,其中折扇12幅,团扇6幅,以及手卷、中堂、条屏等,这些作品均以中国画传统“四君子”中的“竹”为题材。

戚学慧

戚学慧

  戚学慧,字慧竹,号东海竹人,祖籍河北滦南县。自幼酷爱画竹,是当代名家陈家泠先生的入室弟子。戚学慧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研究宗教学—中国佛教文化方向,高级摄影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策划与美术工作部主任,参与策划了200多个各类国博艺术展览。1990年10月,任“中国青年百人代表团”访日文化代表团团长,赴日交流访问。曾主编《翰墨》杂志;合作著有《书法作品集》、《中国画作品集》等;多次在期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及其艺术创作。在文化文物系统近四十余年的工作经历,陶冶和强化了他本来就有的书画情操。他精研笔墨,熔章草与今草于一炉,尤其擅长画竹。他的“墨竹”取法宋元,并参以书法韵味,形成了高古、清雅的画风与格调。其作品《竹》曾被2008年奥运会组委会收藏。

在开幕式上,陈家泠表示:一个好的展览不仅仅是体验画家的技巧,更是能体现画家近阶段的感情,戚学慧的作品调子清淡,能让观者心平气和。

在开幕式上,陈家泠表示:一个好的展览不仅仅是体验画家的技巧,更是能体现画家近阶段的感情,戚学慧的作品调子清淡,能让观者心平气和。

戚学慧《有竹人不俗》

戚学慧《有竹人不俗》

  戚学慧画竹得到了许多名家的指点和赞誉。上海大学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新海派的杰出代表陈家泠对戚学慧关爱有加,陈家泠说:在中国,艺术是人的普遍修养,学慧从小喜欢上画竹,数十年来,无论是在文博系统什么岗位工作,画竹是他永恒的主题,乐此不彼。他的这个从艺的状态正是中国传统文人从艺的理想。学慧善画墨竹、朱竹和翠竹。学慧画竹凝神静气,室有余香。学慧生性安静而不乏幽默,他每作墨竹,枝干有板桥的清雅俏丽,竹叶却有着文与可的丰腴。他清雅的勾勒枝干宛如竹林中漫步,而帅意书写的竹叶,却像是微风细雨,款款而谈。学慧的墨竹,娴熟中见温情,流畅中有变化,颇有“中得心源”的感悟。学慧画朱竹颇有别开生面之慨,画面气壮,用笔书写自如,常常有水破朱的渗化效果,浓淡相济,竹影扶疏。学慧画翠竹更是不同反响。学慧年近甲子,好茶,于艺于人生均已有历练,且品味醇厚清新,画竹自是人生境界。傅山曾撰联:“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写出了品茶赏竹的风雅意境,我想学慧深以得之。

在展览开幕式上,戚学慧表示,竹画是中国梅兰竹菊传统文人画的一部分,从70年代开始坚持到现在,就是源于“喜欢”二字。

在展览开幕式上,戚学慧表示,竹画是中国梅兰竹菊传统文人画的一部分,从70年代开始坚持到现在,就是源于“喜欢”二字。

  戚学慧《春风图》

戚学慧《春风图》

  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潘公凯说:初识学慧先生,源自他的一本墨竹册页,古雅简淡,浓淡枯湿间流露着一种书卷气。后慢慢熟识了,更觉得画与人同,他的画所体现的气韵就是他的人格理想和精神内核。中国人抒情写意的主体,不是与周围没有关系的、孤立的自我,而是“人格”—一种群体性的,有着明确价值取向的理想——不仅是同代很多人共同的向往,而且是很多代人共同的一种向往。正是这种群体性的理想所范导的价值取向,使得中庸、博大、清高、雄浑、超逸之气就成为艺术作品中所要表达与弘扬的精神主体。这也是中国画不厌其烦地在表达梅、兰、竹、菊等题材的原因。我以为,看学慧先生画的竹,其实就是在笔墨间观其心智。笔墨是中国画传统演进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一整套形式语言体系,这套形式语言体系是中国文化大体系中的一部分,是在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的一种中国式的视觉表达方式。形体、色彩、构图是全世界绘画所共同的要素,中国绘画也离不开,但是笔墨却是中国人所独有的。所以,中国人的文化精神在传统绘画中有相当大的比重是通过这套独特的视觉语言来表达的。笔墨作为精神性的表达远远要高于技术性的呈现,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隔”与“不隔”。学慧先生承继了这一文脉,画竹直取元人笔意,寥寥几笔写出竹枝、竹叶,既出于笔墨程式,又参以生活中的写生,活泼、鲜活,不滞不淤,颇有几分生趣、野逸之味。

戚学慧《满月自有时》

戚学慧《满月自有时》

  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有感于戚学慧画竹专门撰写了文章《传统的力量——有感于戚学慧艺术》,吴为山认为:戚学慧先生正是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努力融入“河床”、接续传统、焕发新的艺术生命。戚学慧悉心研习摹写,画竹、慕竹,渐渐以清雅见长。他多次请教于启功先生,在既有的法度框架中,力求强化笔墨表现力,借诸多技法变换水墨自然渗化特征,以期保持书写过程的酣畅与笔墨的雄强温润。这是对中国文人画之风的心摹手追。从眼中之竹、心中之竹到手中之竹,戚学慧始终在客观世界和主观感悟方面寻找契合点。他的作品是最直接地与他的心性、才情、修养、气度、胸襟等内在精神因素密切相连。中国画以其笔墨的自由度、书写性,达到艺术家主体与自然客体的合一。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在于纯粹的形式背后所富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传统艺术要求有极高的艺术技巧,观者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从品味画家的笔墨技巧及画家倾注在笔端的个体精神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境界的超越;因此对笔墨自身所包含的技、艺、道有着很高的要求。笔墨的纯化是中国画传统的本质因素。戚学慧先生的作品,是“画如其人”:清雅。艺术作品说到底就是人的精神写照。好的艺术是来不得虚假,也不需要怪诞的。我们要感知戚学慧先生艺术中画与人的统一性,并能从中领会中国画未来最有意义的生长点。

嘉宾剪彩

嘉宾剪彩

开幕式现场嘉宾

开幕式现场嘉宾

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员、二胡大师李春华现场演奏二胡曲《步步生莲》

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员、二胡大师李春华现场演奏二胡曲《步步生莲》

在开幕式上,戚学慧和著名画家陈家泠合作完成《竹韵清爽》

在开幕式上,戚学慧和著名画家陈家泠合作完成《竹韵清爽》

在开幕式上,戚学慧和著名画家孟祥顺、何家安合作完成《清音》

在开幕式上,戚学慧和著名画家孟祥顺、何家安合作完成《清音》

  开幕式现场,原文化部副部长、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赵少华,著名画家陈家泠,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朱龙彪将军,荣宝斋副总经理李学焦,国家博物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相瑞花,艺术集团美术文博项目总监程成,戴月轩董事长陈培新,中国美协理事著名画家孟祥顺,著名唐卡大师娘本,著名山水画家何家安,十竹斋非遗传承人魏立中,书画频道新闻部主任张精华,嘉德艺术中心原副总经理李经国,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员、二胡大师李春华等嘉宾出席了此次开幕式。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15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戚学慧,中国书画,竹,水墨,泠空间,,展览,中国画,画家,陈家戚学慧 中国书画 水墨 泠空间 展览 中国画 画家 陈家
下一篇:纽约艺术家以“中国意象”为灵感___柏睿安个展“爱莲说”揭幕_柏睿安-展览-艺术家-开幕式-中国-艺术||上一篇:河山再造汉家春_湖湘抗战主题书法作品展开幕_荣宝斋-秋拍-展览-现场-抗战-雨云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