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6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江山如画——金志远、徐孅伉俪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之际,其家属特将两位艺术家一生的代表作品52幅捐赠给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作为对他们父母最好的追忆与纪念。开幕仪式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主持。
开幕式现场
两位艺术家是新金陵画派的重要成员,曾就职于江苏省国画院,才情横溢,笔精墨妙。在艺术道路上志同道合,互相砥砺,互相促动,频有合作。但更注重发挥各自的艺术个性,以大量的探索实践丰富了新金陵画派的理念和面貌。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认为,金志远、徐孅伉俪的人生经历与轨迹有诸多相似之处。幼年即热爱绘画并有机会得到亲友师长的培养。成年后先后由组织分别保送至中央美术学院调干班和华东分院国画系深造,受到名家大师的亲炙,无论是绘画技艺还是艺术思想上都博取古今,广开视听,获得了长足进步。两位艺术家的创作生涯和新中国几乎是同步的,他们在时代变革的洪流中,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创作理想,将画笔面向生活,面向时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创作之中。
原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冯健亲
原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冯健亲在发言中回忆了与金志远、徐孅伉俪曾一起在省美协组织的外出写生经历,并得到了亲切的照顾。他谈到:“我们这代艺术家往往都有两种印记,一个是追求实现梦想的印记,一个是时代所赋予的印记。他们的艺术经历我看了很有似曾相识之感,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术创作有所偏见,被认为是奉命创作而缺乏个性。其实在当时,我们也富有创作的激情和画家的担当,这一点同样在金志远、徐孅伉俪身上得到深刻而鲜明的印证。”
原江苏省国画院院长赵绪成
江苏省国画院原院长赵绪成以“纯粹”二字总结了与金志远、徐孅伉俪近40年的交往经历。他们是纯粹的画人,对待艺术认真严谨,在生活工作中,不管是对待领导还是普通同事都平等相待。他们勤恳低调,从不张扬,一生清淡而隽永。
金志远、徐孅伉俪之子、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金田代表家属致答谢词
颁发收藏证书
嘉宾合影
金志远(1930.11—1984.4)江苏扬州人。幼年即喜爱艺术,初中毕业后随舅舅到南京江宁师范美术科学习绘画。参加工作后由组织保送入中央美术学院调干班深造,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和全面的艺术素养。历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江苏人民出版社、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美术组、江苏省国画院专业画家和美术骨干。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组组长。代表作品有《毛主席在山村》《劈山引水》(与宋文治合作)、《歌声荡漾稻船归》(与徐孅合作)、《烟雨江南》等。
展览入口
夫人徐孅,1931年生于江苏常州。童年时光父亲经常带她到常州市公园看画展,课余喜欢临摹老师的作品和古画。1946年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历任无锡“苏南人民美术工场”经理,“江苏省美术工场”副场长,江苏省文化局文学美术创作组美术组副组长,江苏省国画院人物画组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代表作品有《送饭》《考种》《渔汛之前》《江南新绿》等,她擅于描写江南优美景物,作品生活气息浓郁,意境新颖,构思别致,色调明快,用笔挺劲凝重。
第一篇章“时代新篇章”展览现场
展览将以三大篇章全面立体地展示金志远、徐孅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第一篇章“时代新篇章”,集中呈现了金志远、徐孅两位艺术家早期的绘画风格与艺术成就,作为江苏省国画院最年轻的科班出身的画家,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保送培养的调干生,两位艺术家年轻有为,相互砥砺,与国画院前辈画家频有合作,展现出扎实的造型能力和艺术才华。
第二篇章“俊得江山助”展览现场
第二篇章“俊得江山助”,着重显现金志远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品和艺术风貌,集中而全面地钩沉画家不懈的艺术探索和卓越的艺术成就。
第三篇章“执笔妍江南”展览现场
第三篇章“执笔妍江南”,徐孅以女性艺术家的独特视角,更敏于江南山水的温婉多姿和日常生活的质朴情态,取材往往以小见大,平中寓奇。这一章节展示了徐孅的探索实践与艺术创作,勾勒了女艺术家对真善美艺术境界的执着追求和卓尔不群的艺术历程。
歌声荡漾稻船归 金志远 徐孅 1962年 中国美术馆藏
劈山引水 金志远 宋文治 1958年 中国美术馆藏
闽江古榕 金志远 1982年 中国美术馆藏
徐孅 送饭 1959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徐孅 红花似锦机声隆 江苏省美术馆藏
徐孅 渔汛之前 中国美术馆藏
据悉,展览将展出至9月16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徐孅,金志远,中国美术馆,,伉俪,美术,篇章,艺术家徐孅 金志远 中国美术馆 伉俪 美术 篇章 艺术家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