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丹青力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艺术家系列展”现场
2018年9月5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文化传承·丹青力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艺术家系列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展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创作力量和在艺术实践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绩,所推出的第四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系列展”。
本次参展艺术家是王桂勇,他的展览主题是“一点素心”,主要呈现了20余件人物画精品近作。
艺术家王桂勇(右)及友人
王桂勇(三傑),1969年生于山东兖州,1988年济宁学院毕业,200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油画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美术创作中心画家。他曾经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展览并举办个展,已出版《目击道存》《山花无界》《三傑油画集》《物观化境》等画集,以追求个性化的油画艺术语言在当代中国油画界崭露头角。
“一点素心——王桂勇油画作品展”开幕现场
百岁翁 布面油画 100×60cm 2017年
有所为 布面油画 100×60cm 2017年
王桂勇的油画艺术语言最显著的特征是追求个性。他少年学画时期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85美术新潮”,印象派之后的西方现代艺术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观念,冲击着中国学院写实绘画教学体系,也激发了他追求个性的艺术冲动。他青年创作时期又受到中国当代艺术流行画风的影响,中国新写实油画家忻东旺个性鲜明的艺术语言对他的影响尤其明显。
“一点素心——王桂勇油画作品展”现场
而这种个性化的油画艺术语言,在他的人物画中发挥得最为充分。其题材包括城乡百姓、少数民族以及外国人物,大多仍是社会底层的平民,造型基本上也采用质朴、粗犷略带诙谐、幽默的写实手法,更加带有表现性的倾向,甚至带有漫画式的夸张。也许因为画家以前从警十年的经历练就了异常犀利的目光,他特别善于洞察和捕捉各种人物的相貌特征和微妙表情,揭示人物性格的真实与内心的秘密,即使在一般人看来他所画人物的外表并不那么美。不过,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艺术论》所说:“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
外邦友人 布面油画 52×35cm 2013年
耄耋老翁 布面油画 100×100cm 2016年
“一点素心——王桂勇油画作品展”现场
王桂勇多年来深入社会基层生活的各个角落,接触形形色色的人物,凭借艺术家的敏感和悟性,能够全面把握人物外部的真实与内在的真实,因此他的人物画不追求表面的光鲜靓丽,而追求性格的逼真传神。在他的画笔下,无论老有所为的耄耋老人,还是相依为命的幸福老伴,无论喜形于色的民工、保安,还是愁容满面的菜农、铁匠,都活灵活现地显示出每一个人物毫不雷同的性格特征,突破了我们司空见惯的人物画千人一面的模式。同时,他这种个性化的油画艺术语言自身就富有表现力,不仅表现了画中人物的个性,而且表现了画家本人的个性。
“一点素心——王桂勇油画作品展”展览现场
幸福老伴 布面油画 118×208cm 2017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朱乐耕在观展后评论道,“一点素心”油画展呈现出的是艺术家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是王桂勇用自己的艺术为自己书写的“安放时代”的序曲。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一在评论中指出,王桂勇近期深入乡镇农家,为平民百姓造像,写故乡家园之真,画出了一批有情感、有温度的作品。
“一点素心——王桂勇油画作品展”现场
而王桂勇的老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李一则表示:“王桂勇的人物是鲜活的,情景是欢快的,表情是瞬间的,用笔是泼辣的,意境是真实的,准确、本质地塑造了新时代平民百姓的群体形象,真实地表现了新时代故园乡亲的精神面貌。我由此发现,桂勇的近作更加注重当下性、时代性的表现。他力求重返大地,用艺术安放时代,或者说把时代安放在艺术之中,其笔下鲜活的众生相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人物的精神面貌。”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9月16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王桂勇,油画,中国美术馆,一点素心,展览,写意油画,,研究院,人物,中国艺术,布面王桂勇 油画 中国美术馆 一点素心 展览 写意油画 研究院 人物 中国艺术 布面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