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刘晓庆版《武则天》用的屏风图__李大成:原来是我的作品_工笔画-花鸟画-创作-中国-画师

编辑:王璐 来源:雅昌网
 
展厅现场艺术家李大成  8月31日起,李大成作品观摩展在中国上海画院正式对公众开放。本次展览是上海中

展厅现场

艺术家李大成

  8月31日起,李大成作品观摩展在中国上海画院正式对公众开放。本次展览是上海中国画院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所推出画师系列展之一,展出了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著名工笔画家李大成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60余幅。而本次展览对于李大成来说,也是一次向上海中国画院的感恩回报展。

  李大成是以工笔画为主要创作方向的画师,其艺术成长期正处于中国工笔画活跃与演变的90年代。工笔画在审美境界上的扩展和语言上的丰富过程,都曾给他以深刻的影响。他的作品勾勒精准、设色细腻丰富,注重自然意趣的追求,着意于生活实境的再现和静谧诗意的营造,形神兼备。此次画展对于研究思考当代工笔画的现状和发展是有意义的。

展厅现场

《翠华清露》500cmx250cm

  就传统工笔花鸟画这一文脉而言,李大成更多继承了陈之佛、喻继高的演变轨迹。其作品将山水画气势、人物画神态和花鸟画意境融为一体,从大尺幅的《翠华清露》中可以看出。这件作品耗时10年完成,李大成当时是国内以西双版纳为题材的少数艺术家之一,而创作如此大尺幅作品的艺术家更是少之又少。“创作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构图很难。这件作品我以山水画的构图,将孔雀拟人化”,李大成介绍这件作品时表示。李大成对作品构图要求极高,在大尺幅作品中,任何一处细节都能作为单独的画面呈现。李大成认为,每一幅作品都应是一首诗。花鸟只是艺术的载体,借用这个物体来表达画家的自身情感,表达自然界的美,因此一幅好的花鸟画意境深远。

展厅现场

  本次呈现的最早一件作品是李大成80年代末创作,而最新作是在展览举办之前才完成。从开始的注重技巧技法,到最后表达自身人生阅历人生的情感,李大成觉得,画画是有感而发,需要把自己内心的生活积累发掘出来,这也就是“花鸟画深层次的生命精神”。

  如某日,李大成在郊区看到了鸭子,回来后的晚上,他在作品中一次性创作出了100余只鸭子,“我小时候养过鸭子,所以对鸭子的形态非常熟悉。而这件作品也是将过去的生活以画面形象表达出来”,李大成聊到。

 

《秀逸娴雅》 500x250cm 2000年

  其中《秀逸娴雅》因在刘晓庆版《武则天》电视剧中“串场”而具有话题性,而这件事直到李大成看电视后才发现。被问及版权被侵犯,当时如何看待时,李大成很坦然。他认为,美的东西是共享的,让更多人欣赏到作品也是好事。与其争论版权问题,还不如多花时间创作来的更有意义,“不需要用狭隘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

《情系天地间》140cmx180cm

《乡恩随梦入闽西》200cmx200cm

《岜沙汉子》200cmx200cm

《版纳逸韵》180cmx180cm

  诗性与精致的工笔花鸟,是李大成带给都市文化的一种经典;自然与生命的亲情,是李大成通过作品诉说的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本次展览主要以大幅工笔花鸟为主,花鸟画中又以孔雀作为表现题的居多,谈到首次创作孔雀题材作品与如今心境的变化,他表示:“开始更加注重如何用技法技巧和语言、线条、色彩表现孔雀,而现在会倾向于挖掘情感上的内质。”

  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军旅画家,李大成对工笔人物画也着力甚多,取得了相当艺术成就。他历时三年创作的历史人物巨制《大驾卤簿图》,气势宏大,笔力雄浑,细腻入微,是我国工笔人物画的典范之作。李大成也以《红枫树下谁为伴》荣获全国第四届工笔画大展金奖的工笔花鸟画作品,而引起画界瞩目。

《光辉的一生一一邓子恢》200x200cm

《幽谷空蒙韵独清》120cmx240cm

《柔情似水》170x90cm

《清风博秀羽》120cmx240cm

《孔雀北飞栖太行》120cmx240cm

  李大成1966年10月生于福建连城,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师从中国工笔画大家喻继高。现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16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李大成,工笔画,,花鸟画,创作,中国,画师李大成 工笔画 花鸟画 创作 中国 画师
下一篇:当代院风——花间逸趣·当代中国花鸟画系列展即将开幕_花鸟画-天津美术馆-中国画-当代-艺术-画家||上一篇:水墨与当代艺术碰撞:四位艺术家以最新作品在原曲画廊“蹊径·重构”_原曲画廊-艺术-上海-蹊径-画廊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