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太原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钢铁之夏”·2018中国太原国际青年金属雕塑创作营在8月16日迎来了全国各大美院专家学者的检阅。同学们的作品经历了点焊、满焊、喷砂、着色等工序,终于矗立在园区内,与这里的气息相呼应。
42名青年艺术家在老师的指导下,创作出独立完整的作品,这些作品造型语言多样化,题材广泛,手法精炼。专家学者们高度肯定了中外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成果,作品与材料本身的属性及太原文化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使得沉睡多年的废弃物有了新的生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下午两点召开学术研讨会,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主任黎明、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太原市文化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胡彦清、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湖北美术馆艺术总监、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副主任傅中望、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副主任孙璐、教员黄镇、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书记申晓南、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何桂彦、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鲍海宁、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张松涛、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王志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董书兵、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副院长郅敏、《美术》杂志副主编盛葳、《中国雕塑》杂志执行主编唐尧、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刘礼宾出席了会议,吕品昌教授担任会议主持、孙振华博士担任学术主持。
会上,黎明教授祝贺创作营的成功举办,同学们通过交流互动和共同的认知,在师傅的帮助下,克服了重重困难。感谢太原市政府在各方面对我们的支持,金属雕塑营连续了八届,对中国雕塑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吕品晶教授指出,“钢铁之夏”金属雕塑创作营让教学与创作更加紧密结合,学术研究与审美普及相互呼应,高校教育与地方发展产生新的契合点,全国美术兄弟院校之间产生了更加直接的学术互动,同时,也是雕塑走向公共空间的新途径。感谢同学们在烈日炎炎下所作出的非常辛勤的、富有创造性的努力。
胡彦清先生肯定了创作营的丰硕成果,各大美院的青年雕塑家辛勤创作,学院教育走向社会和公众,产生了有效的互动。金属雕塑创作营是联合打造的文化品牌,旨在通过对工业遗存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彰显城市文化底蕴。
此次创作营的指导教师孙璐教授汇报活动概况,从学术与实践、协作与历练、管理与安全三方面回顾了活动历程。金属雕塑创作营到今年总共举办了八次,在太原举办是第六届,到目前共创作了532件雕塑。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构思选材,挖掘更深入的金属雕塑语言,通过交流协作,找到最为确切和彻底的表达方式。
此次创作营还评选出八件优秀作品:王钦正《不周柱》、 Maria Louizou 《The bell》、刘童《荒原》、陈程《繁梦》、Nigel Dobson《Space Force B-15》、王川《相·物》、任子凝《小恶棍》、黄一鸣《曲径通幽2》。
研讨会采用学生与老师互动的方式,从每位同学的具体作品出发,以点带面,气氛热烈生动。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创作历程和心得体会,专家就作品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提升空间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很多切实的建议,对同学们的创作有深刻的启发。
会议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对模式化的反思,金属雕塑的创作有没有出现新的面貌?第二,建设性的意见,能不能引入新的理论创作观念范式?比如身体、声音、剧场化、观看、互动。第三,两种创作类型的探讨,一种是从个体生活经历出发,另一种是从门类特征出发。第四,两种看待金属创作的角度,一个是从教学出发,通过创作营使学生得到技术上的提升。另一个从作品出发,探讨作品本身的学术内涵。
金属雕塑创作营活动为学生搭建了艺术实践的广阔平台,对于增进学校之间的交流、艺术人才的培养都大有裨益,青年学子倾听钢铁之声,释放创作热情,展现青春色彩。
—作 品—
陈扬 《有限的循环方式》 430×250×740cm
张一冉 《终》 300×300×720cm
汪加兴 《三个相位的指向速度》 500×500×600cm
王川 《相·物》 120×120×500cm
吴爽 《无尽之柱》 460×460×1200cm
宇野冴月(日本) 《落地的风向标》 660×140×330cm
陈昭辰 《∞》 150×130×480cm
余松遥 《解》 220×210×480cm
缑晴徽 《我们住在一艘黄色的潜水艇里》 280×120×350cm
金希珍(韩国)《ContemporaryMind》430 x 220 x 170cm
任子凝 《小恶棍》 365×115×255cm
刘童 《荒原》 580 × 460 × 630 cm
库德尔《 随梦而行》 520×380×740cm
Maria Louizou(希腊)《The bell》 600×350×550cm
梁宗耀 《重新架构的形式》 370×350×1000cm
刘向昱 《战歌》 350×200×480cm
Nikoleta Ivanova(保加利亚) 《汾河》 310×630×250 cm
刘芳 《飞鸟城》 217×217×517cm
力俊星《The future of growth》200×266×553cm
张明 《重生》 380×500×150cm
孟彬《我走了,你得好好转》450×400× 670cm
刘辛未 《气节》《不息》 150×150×300cm;400×300×320cm
李逸文《我们都是星尘》 400×800×200cm
徐文翎 《规》 400×400×520cm
张佳煜 《Balance DerivationResponse》 200×400×500cm
魏启猛 《南墙》 520×120×260cm
王钦正 《不周柱》 400×500×700cm
刘震 《等风来》 200×100×500cm
Nigel Dobson(澳大利亚)《Space Force B-15》 620×620×432cm
王度凯 《红色喷射机》 800×300×180cm
李亚亭 《机械迷城》 466×165×145cm
许飞翔 《城堡》 220×250×450cm
陈啸东 《工业•树》 170×120×800cm
周瑞 《楼居风土志》 700×300×340cm
马煜明 《铁马》 200×200×430cm
傅旭航 《止殇》 210×110×900cm
谢敬驰 《洞见》 320 ×220× 500cm
朱仲鱼 《城堡》 300×600×700cm
黄一鸣 《曲径通幽2》 260×280×465cm
章 献 《流浪者之舟》 400×350×680cm
陈程 《繁梦》 500 ×300×580 cm
陈欣 《铁瀑》 240×240×600cm
关键字: 内容标签:新雕塑,钢铁之夏,2018中国太原国际青年金属雕塑创作营,,金属,互动,同学们,系主任新雕塑 钢铁之夏 2018中国太原国际青年金属雕塑创作营 金属 互动 同学们 系主任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