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文联、北京市政府和中国美协联合主办,中国美协具体实施,以“多彩世界与共同命运”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简称北京双年展),经中央正式批复,将于明年8月26日至9月23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为及时面对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家和机构发布展览主题、开展征稿工作。第八届北京双年展筹备启动暨主题发布同声传译新闻发布会于8月17日上午在中国文联报告厅召开,发布会播放了北京双年展主题宣传片,发放了中英双语《参展指南》等宣传资料,主办方领导、第八届北京双年展策委代表等为与会中外媒体介绍了展览筹备启动情况并接受现场采访。
发布会现场
展览总策划,中国文联副主席左中一出席并致辞, 展览总策划,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里讲话; 展览总策划、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关宇,展览策委会召集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分别答记者问。
发布会现场
格林纳达驻华使馆大使丹尼斯·安托万先生、巴拿马驻华使馆大使施可方先生、斯里兰卡驻华大使馆副大使莎妮 ·卡鲁纳若特尼女士、冈比亚驻华大使馆副馆长周蓓女士、马耳他驻华大使馆副馆长露丝女士、塔吉克斯坦驻华大使馆大使助理穆志龙先生、哥伦比亚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方冰先生、哥斯达黎加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希美女士、加蓬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班布先生、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孟斐璇先生、肯尼亚驻华大使馆教育参赞若宾先生、墨西哥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塔尼亚· 拉腊女士、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参赞、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主任梅利尼科娃女士、塞尔维亚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玛莲娜女士、瑞士大使馆文化媒体处副主任浩民先生以及阿塞拜疆、巴林、白俄罗斯、保加利亚、智利、塞浦路斯、希腊、吉尔吉斯斯坦、老挝、蒙古国、莫桑比克、尼泊尔、巴基斯坦、秘鲁、韩国、塞内加尔、泰国、乌克兰、阿联酋等30余国驻华使馆的文化和新闻官员在内的驻华使节出席发布会。另有陈孟昕、李传真、孙玉敏、王洪亮、苗再新、燕娅娅、刘亚明、闫平等50余位国内艺术家代表,以及中外60多家中外媒体出席发布会。发布会由中国美协分党组副书记、副秘书长、巡视员、北京双年展策委会召集人陶勤主持。
自2003年参照国际惯例创办以来,由中国文联、北京市政府和中国美协共同主办,由中国美协负责具体实施的北京双年展经过16年的发展历程,成功举办了七届,创造了国际艺术双年展的中国模式,展览从2003年首届参展国家45个,到第七届突破一百达到102个,创造了国际艺术双年展参展国数量的世界纪录。累计参展艺术家四千多人,展出作品四千多件,参观人数超过百万。
为了方便艺术家们确定创作主题和方向,特别在“多彩世界与共同命运”的母题下面,分设了相应子题,作为中外艺术家参与主题创作的自由备选,从而有利于展览最终呈现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面貌,不仅涉及环境恶化、局部冲突、核战威胁、恐怖主义、难民潮、金融危机、贫富差距、流行病等全球性问题,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获取、加工、提炼国际维和、国际医疗、人工智能、数字丝绸之路、航空航天、环境治理、减贫减灾乃至中国机遇等更多的值得点赞的方面,再释放,再展现,着力表现当下人类的共同信念和命运:和平发展、共享繁荣,以艺术的视角给当下、给未来一个现实的立体坐标和视觉前瞻。为世界贡献特殊的色彩,充分体现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独特艺术表达和认识世界的不同角度。
目前北京双年展已在中国和世界艺坛产生一定影响力,将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改革开放,不断提升艺术质量,日臻完善。第八届北京双年展的主题为“多彩世界与共同命运”。“多彩世界”是指世界文化多样性, “共同命运”是指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因艺术而多彩,人类因命运而共通。多彩的世界,将象征和迎来锦绣吉祥的明天,这是人类共同的命运。第八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适逢一个新时代的开元,有信心从艺术的视域,展现出中国的方案和世界的愿景。
近年来,中国领导人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解决全球治理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日益获得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已多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文件。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在全球治理中融入“中国叙事”和中国方案,中国人自古信奉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哲学观,“和而不同”的世界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和为美”的审美观,“以和为贵”的处世观,将有益于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公正,将成为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新时期的主旋律。开启加强中国同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核心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不仅适用于国际政治、经济,而且适用于国际文化交流。世界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我们提倡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以文化交流破除文化隔阂,以文明互鉴消解文明冲突,使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通过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展示,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就是第八届北京双年展主题的涵义。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交。艺术恰恰是外化心智的最佳方式, 心与心的沟通,正是艺术效能所长。艺术家作为时代风气的引领者,越过国家的界碑,看得到更广阔的世界。关于第八届北京双年展的主题创作,对于创作素材的具体探寻发现与筛选转化,要在遵从艺术创作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尊重艺术家们的个人选择。希望各国艺术家在精神内涵上与展览主题相接,注入新时代的文化意蕴与艺术观念,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形态和个性化的语言,通过视觉艺术可知可感的方式,创造出多姿多彩的世界各国故事、各国形象,愿景和启示, 共同绘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
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标志
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缘起与特色
1895 年,意大利威尼斯举办了首届国际艺术双年展。此后,特别是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双年展一直是国际通行的一种艺术展览模式。2002 年,我们参循国际艺术双年展的惯例和运程,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立项,创办了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简称北京双年展)。
北京双年展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常设大型国际美术展览。自 2003 年首届北京双年展开始,到 2017 年先后成功举办了七届。北京双年展的举办,标志着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泱泱大国中国和拥有八百多年建都史的中国文化古都北京,凭借自己的文化实力与艺术特色,创造了国际艺术双年展的中国模式,已进入当代国际文化艺术对话和交流的前沿。
具有中国特色的北京双年展,系国家主办支持力度最大的国际性展事。曾列入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十一五规划”,综合有世界进步潮流及主推中国改革开放、人类创新文明的意志考量。此一“官方”背景和性征,只会利于世界各国参展艺术家的原创自由与个性风格呵护,也意味着主办方的接待热情和力度。历届共计4000 人次的参展艺术家,逐渐感受到映入个人心境的北京双年展特色,而兼为世界最高经济增速成果的分享者。
北京双年展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坚持以绘画和雕塑为主要展示形式的双年展,这也是区别于国际上其他以装置、影像艺术为主的双年展的重要标志。为以双年展名义构建的一种超大规模国际文化生态,补足并贡献了参展权和创意源的保障和扩展机制,基于“绘画和雕塑”的悠久性、泛在性, 而坐拥“国际性最强的双年展”这一品牌特征。
北京双年展实行集体策划制度,策划委员会由国内外知名艺术专家、学者组成。北京双年展始终把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作为策划思想的基本依据,通过当代艺术的展览促进世界的和谐、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幸福。展览主题注重现实的针对性与全球的关联性,直面即时发生的重大事件, 以历史的、现实的、世界的纬度,体现当代艺术对人类共同命运的责任担当。集体策展这一评议制度, 被证明是减少偏狭局限而维护“国际性”的最佳适配。
艺术的表达是多样的,创新的途径是无穷的,经典艺术始终可以为当代艺术提供更多的借鉴与启发。北京双年展被誉为“架起东方与西方的桥梁,编织传统与现代的纽带”,十几年来以其独特的形式、功效和魅力,打造了参展国规模最大的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平台,守望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当代世界艺术的广域和深度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前七届北京双年展回顾
展览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首都北京举办,具有中国一般城市所不具备的地缘优势和文化实力:交通便利,景点众多,高校广布,节庆频密,治安良好, 文化氛围浓郁,每每可令参展艺术家带回难忘经历。北京双年展也承托于 100 多国参展艺术家的重视、响应和口碑,随着中国和世界美术格局的变化而得到不断延展和完善。
北京双年展创办以来参展国数量逐届增加。2003 年首届参展国家 45 个;2005 年第二届参展国家 69 个;为配合北京奥运会而改期于 2008 年举办的第三届参展国家 81 个;2010 年第四届参展国家 85 个;2012 年第五届参展国家和地区达 87 个;2015 年第六届参展国家首次突破90 达到96 个;2017 年第七届参展国家达到102 个, 打破了国际艺术双年展参展国数量的世界纪录。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北京双年展的国际号召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北京双年展经过多年积累,其办展宗旨、展览主题、评价体系和组织方式已获得世界各国艺术家的普遍认同。
首届北京双年展的主题“创新:当代性与地域性”,旨在倡导兼容当代性与地域性的文化创新精神。第二届的主题“当代艺术的人文关怀”,表达了当代艺术对人类社会现实生活与公众的关注。第三届的主题“色彩与奥林匹克”,从艺术角度表现和诠释奥林匹克精神。第四届的主题“生态与家园”,表明中国与世界各国当代艺术家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的文化立场和艺术担当。第五届的主题“未来与现实”把未来的精神追求与现实的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共筑一个超越现实、走向未来的艺术世界。第六届的主题“记忆与梦想”通过历史文化的记忆,追求人类美好的梦想。第七届的主题“丝路与世界文明”从视觉艺术的角度呈现“一带一路”时空画卷,探寻人类文明交融的脉络,展示文明互鉴的成果,续写世界文明融合发展的新篇章。北京双年展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尊重世界各国文化多样性与东西方文化平等对话的主张,获得了世界各国艺术家的认同和赞赏。
七届北京双年展累计参展国家百余个,参展艺术家四千余人,展出作品四千余件,中国和其他国家来稿数以万计,累计参观人数超过百万。展览力主促进世界传统绘画、雕塑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堪称呈现了一部不断“书写” 的世界当代绘画、雕塑史。参展艺术家既有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也有颇具潜力的青年新秀。中国有关方面领导人以及数十个国家的驻华使节、文化官员和艺术家出席开幕式或参观展览。每届北京双年展开幕期间都举行了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增加了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理论深度。历届北京双年展都引起了国内外众多新闻媒体的密切关注,纷纷给予热情报道。特别是第七届北京双年展成为参与宣传报道的国内外几十家媒体眼中的现象级展览:
央视新媒体在中国美术馆展览现场成功直播 81 分钟,据今日头条数据:直播期间,触达 67.3 万,观看人数多达 9.3 万。此为央视新媒体首次成功导览直播大型国际美术展览。展览开幕第二天,央视早《朝闻天下》,晚《新闻联播》,并且在 CGTN 频道 Culture Express 栏目开篇重点报道,持续高频关注本届北京双年展。人民日报在专题报道中强调: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在多元互补的当代世界艺术格局中,亮出了中国主张。相信它的坚持,将日益凸显其价值与意义。光明日报在展览结束后继续大力报道:通过参展国家、艺术家、作品数字“展现”展览主题“丝路与世界文明”得到的全球呼应热度一目了然。西班牙埃菲通讯社评价 :“北京双年展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平台”。展览在国内各媒体跨年盘点 2017 重大文化活动的篇目里更是“出镜率”颇高。中新社主办的《中国文化人物》专门以第七届北京双年展为题出版了专刊,并被作为 2018 年“两会特刊” 发给与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
第七届展览期间,日平均观众量接近万人,创中国美术馆本年度单个展览观展人数新高。200 多位各国艺术家来京出席开幕式和研讨会。为满足国外对于“双年展作品集”持续增长的需求,第七届北京双年展专门通过外研社自己的英国出版机构尝试进行了首次海外发行,陆续参加了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国际书展,并被土尔其的孔子学院、苏富比拍卖英国总部等机构收藏。国际版作品集的正式出版进一步提升了展览的国际性。
北京双年展一直坚持以当代形态的绘画和雕塑作为展览的主要形式,同时也适当吸纳一些装置、影像、综合材料等新媒体艺术作品。这已经形成北京双年展不同于其他国际双年展的品牌特色, 也获得了世界各国艺术家的普遍欢迎和支持。十几年来,北京双年展通过主题展和特展两个部分,全面展示了当代世界绘画和雕塑艺术的成就,展览堪称呈现了一部不断书写的世界当代绘画、雕塑史。在世界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北京双年展一直以绘画和雕塑的当代性延伸为办展特色而保持着独立的姿态,对于促进世界范围内绘画的回归与复兴已初见成效。北京双年展不仅展示了五大洲的绘画、雕塑艺术作品, 更注意引导艺术价值观,在多元文化交汇中理解和把握他者文化,这是对世界艺坛的独特贡献。
关键字: 内容标签:艺术交流,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艺术,参展,展览,世界艺术交流 中国美术馆 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艺术 参展 展览 世界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