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扉美术馆“间隙香港”展开幕_以“休憩处”探索城市空间发展的脉络_香港间隙-休憩处-休憩-边际-高密度-项目

编辑:陈峰 来源:雅昌网
 
  “间隙香港——探索高密度都市主义中的小型及边际景观&rdqu

  

“间隙香港——探索高密度都市主义中的小型及边际景观”展览海报

  ()2018年7月20日,“间隙香港——探索高密度都市主义中的小型及边际景观”展览在扉美术馆开幕。本展览由香港大学园境建筑学部的三位导师陆小璇、伊凡·瓦林以及苏姗·特朗芙合作策划,旨在对香港小型开放空间展开全面调查,挖掘并展望被低估的公共领域资产的潜力。本项目曾于2017年10至2018年1月在香港大学上海学习中心展出、2018年4月至5月在香港PMQ/元创方展出。此次作为第三站现身广州扉美术馆,策展人试图以亿达大厦三面U型展示空间为框架,精选六个案例,结合“无界的墙”的独特立面,通过布局实现扉美术馆户外空间所具有的“间隙性”。

“间隙香港——探索高密度都市主义中的小型及边际景观”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主题“间隙香港”是一个以香港的“休憩处”为对象的研究项目。“休憩处”是由香港政府所监管的、散布于城市之中的微缩公共空间类型,其在粤语中有一个颇为粗俗但却形象的称谓——“三角屎坑”。这类跻身于高密度城市肌理中“犄角旮旯”之地的公共空间尺度虽小,却有如一扇窥视香港城市空间发展过程的窗。

“间隙香港——探索高密度都市主义中的小型及边际景观”开幕式现场

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陆小璇讲话

嘉宾合影留念

  本次展览的开幕式于夜幕降临之时进行,随着天色渐晚,“无界的墙”越发变得明晰,在城市中熠熠生辉,吸引来往群众停步观看。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陆小璇给来到现场的嘉宾和群众述说了本次项目的缘起和展览材料的选择,简单介绍了选择出来的六个最有代表性的项目,并与现场观众进行问答互动。

干德道休憩花园场地剖面

干德道休憩花园街景

香港仔大道休憩处场地剖面

香港仔大道休憩处街景

香港仔大道休憩处细节轴测图

香港仔大道休憩处细节街景

山道天桥底休憩处场地轴测图

山道天桥底休憩处街景

砵兰街休憩花园轴测图

砵兰街休憩花园街景

  谈及与伊凡·瓦林以及苏姗·特朗芙合作,对香港小型开放空间展开全面调查、并生成“间隙香港”展览的缘起,陆小璇表示:“间隙香港”的想法源自他们关于拟定一份新的研究生基础课程教学计划的讨论,而她在香港城中“闲逛”时发现的那些散布城中的多种多样的“休憩处”后,他们三个人就一拍即合,并开始在城中像寻宝一样搜寻各种“休憩处”。自此,研究生基础课程的教学向着一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转变。所以每一个曾参加过园境建筑学部基础课程的同学都是“间隙香港”项目的成员,推动着项目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他们三人也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设计学导师,而是实际参与到项目的调查、分析和图绘等工作的“景观研究员”。

“间隙香港——探索高密度都市主义中的小型及边际景观”展览现场

  “无界的墙”是扉Artecture(艺术营造)理念主导下及艺术家宋冬试图消解墙的特定含义二者相结合的公共艺术装置。然而不同于常规的艺术品,一般而言,墙是割裂与阻隔的界面,而在这里,通过艺术的改造,原本起分隔作用的墙化为沟通的桥梁,它既是一件艺术作品,也是一个被使用和交流的平台,同时亦是一个建筑空间。作为扉美术馆的特殊展厅,一个个拼贴的展览将陆续在此上演,在未来除拼贴展览外,还将以之为舞台呈现艺术、舞蹈、戏剧、声音、走秀等多种艺术形式令《无界的墙》“持续加厚”,它将成为一座记载展览轨迹的生活博物馆。

“间隙香港——探索高密度都市主义中的小型及边际景观”展览现场

  “间隙香港——探索高密度都市主义中的小型及边际景观”是“无界的墙”拼贴式策展的第二次尝试,是“无界的墙”作为展示空间的再一次“加厚”。在扉美术馆的展览是“间隙香港” 系列展览的第三站。关于此,策展人之一陆小璇表示:“大多数广州的观众可能对香港的‘休憩处’不是特别了解,所以展览材料的选择意在从近百个案例研究中精选出最具代表性的项目,并搭配中英双语的解说文字。如果说在香港PMQ/元创方的展览侧重于策展人及项目团队与当地观者‘热闹’的互动,那这次广州‘间隙香港’的展览更像一种‘安静’的观看。”

“间隙香港——探索高密度都市主义中的小型及边际景观”展览现场

  在展览的具体布局上,策展人做了以下的考虑:其一,以围绕在亿达大厦三面的 U型展示空间为框架,精选了“间隙香港”项目中的部分案例,并将其分为如下六个类别:1、裂缝:地质动力的填补者(Rift: Geo-dynamic Filler);2、失配:基础设施的连结者(Misfit: Infrastructural Spanner);3、流逝:遗迹的标示者(Lapse: Heritage Signifier);4、滨海:水陆交融的泊岸者(Littoral: Terrestrial Anchor);5、空腔:生态环境的加强者(Lacuna: Ecological Amplifier);6、间隔:密度的解构者(Gap: Density Deconstructor)。其二,以宋冬作品“无界的墙”的独特立面为框架,精选了能够呈现每一个案例精髓的如下三方面内容,并依据立面窗框的大小进行构图:1、项目基本信息(Fact Sheet);2、场地照片(Photograph);3、剖面及轴测图等形式的项目分析图(Section&Spatial Assemblage)。

“间隙香港——探索高密度都市主义中的小型及边际景观”展览现场

  “我觉得‘无界的墙’除了能作为一个有着有趣构图的照相背景,或是作为一个通透的整体去呈现狭长展示空间中的物件,它的每一个单元都可以作为被凝视的对象。或许,我们可以透过一扇扇窗看到‘隔壁’城市——香港。也正因为如此,这次展览的图并非是像上海或香港的展览那样,按标准尺寸打印后悬挂在展示空间里面,而是打印在半透明材质上直接贴在窗框里的玻璃上。每一个贴图的窗,都是一个独立的、供人凝视另一座城市公共空间的界面。”陆小璇表示。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8月31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扉美术馆,香港间隙,休憩处,,休憩,边际,高密度,项目扉美术馆 香港间隙 休憩处 休憩 边际 高密度 项目
下一篇:郑州博物馆馆藏书画及契约文书保护修复项目通过结项验收_书画文物保护修复-博物馆工作-馆藏-项目-国家文物局-保护||上一篇:“第二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作品展”于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开幕_阮义忠-摄影-捐赠-现场-作品-开幕式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