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觉知_Awareness”_司马源个展亮相尚巴美术馆_司马源-尚巴美术馆-瑞士-批评家-扫描仪-女士

编辑:张桂森 来源:雅昌网
 
开幕式现场嘉宾合影  2018年6月30日下午,“觉知 Awareness” 司马源个人作品展在尚巴美术馆开幕。开幕中策展人,欧尼克斯画廊创办人王涛女士

开幕式现场嘉宾合影

  2018年6月30日下午,“觉知 Awareness” 司马源个人作品展在尚巴美术馆开幕。开幕中策展人,欧尼克斯画廊创办人王涛女士介绍了艺术家以及展览中所呈现的两个系列的作品。展览第一部分“脑电图”系列使用家用扫描仪作为观看器官,用“纯手动”的方式让处于不同运动速度中的日常物品与光线相互追逐并发生关系,最后将其二维扫描结果显现出来。第二部分“心图”系列是数码版画,艺术家试图绘出事物本质的结构而非事物表观的结构。

艺术家司马源、策展人王涛女士、批评家阮诗寇博士( Dr. Rasko Radovic)

  这次展览的学术顾问,艺术批评家、英国精神医生、古典学者、哲学博士阮诗寇先生(Dr. Rasko Radovic) 在开幕发言中点评艺术家的作品。他认为,司马源在创作中借助扫描仪来获得丰富而神秘的意象造型和色彩。她的一些作品类似于远古冰川的内部构造、另外一些则如神秘的海底生命。有的作品中看起来像遥远的银河,其实是艺术家用盐粒、水晶、金属、鱼线、透明糖纸等物品在扫描仪的表面运动而制造出的奇异效果。

艺术家司马源与瑞士大使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博士(Jean-Jacques de Dardel)

司马源与批评家阮诗寇博士(Dr. Rasko Radovic)

  我们可以说在司马源富有创意的作品中,她运用扫描仪表面代替眼睛作为创作工具。司马所创造的世界在回避了通常绘画作品的可触摸表面和肌理的维度,让眼睛得到直接的愉悦。并且不同于相机的“镜头感”,她使用扫描仪创造出了一个介于“二维”和“三维”之间的奇妙时空,被她自己称为“2.5维空间”。因此,司马的作品回到纯粹的视觉实验,由眼睛的创造力去参与其中。

收藏家马跃、中国瑞士中心副总经理冯艾玛(Emmanuelle Roudit)女士、批评家阮诗寇博士(Dr. Rasko Radovic)

策展人王涛女士、瑞士大使夫人戴惠兰(Marielle de Dardel)及观众

展览现场

  如此出人意料的作品却是司马将我们日常所见、随手可得的平常之物,作为创作对象得来的。我们往往忽略了的这些平平常常的物品所拥有的不寻常的“可能性”及其内部所隐藏的美。司马的作品引领我们的发现之旅。

  当今,由于NASA和网络的力量,我们能够欣赏遥远宇宙中的物体图片,比如木星多彩的表面,以及银河玄妙的形状。然而,司马由盐、糖、塑料袋、棉线等平常物所构成的“时空奇观”的美丽可以媲美自然之力,那是由于司马的作品发觉了隐藏于我们意识深处的主观空间,以及向内关照的美。

展览现场

艺术家司马源、策展人王涛女士、批评家阮诗寇博士( Dr. Rasko Radovic)

策展人王涛女士、收藏家马冰和傅女士

  在过去几十年,认知心理学家一直在探索所谓主观色彩。也就是说,霓虹、水彩效果以及视觉幻影这些只存在于我们主观意识空间而并不存在于外部现实中的色彩。司马的创作,运用扫描仪,从某种程度上,也在探索这内在空间,并且把其中隐藏的美呈现出来。

司马源与艺术家邓震、艺术家华韡华合影

开幕式现场

  开幕仪式中,瑞士大使戴尚贤(Jean-Jacques de Dardel)夫妇,收藏家、学者马跃先生,收藏家马冰先生、贺雷先生,艺术家钟山先生,冯昊先生,邓震先生、华韡华先生、李晴先生,雕塑家王秉辉先生,尚巴美术馆薛晨妹女士等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媒体等到场祝贺。大家对作品的品鉴以及和艺术家的交流持续到晚上7点。本次展览由欧尼克斯画廊主办、尚巴文化集团提供支持,展览将持续到7月20日。

上一页 12 下一页
关键字: 内容标签:觉知,司马源,尚巴美术馆觉知 司马源 尚巴美术馆
下一篇:瓯江草堂_金碧辉煌——观《明韵清风------瓯江草堂红金扇面精品展》有_中国书画-扇面-折扇-艺术家-清朝-行书||上一篇:“意象青岛—程晓光油画展”在青岛金石博物馆开幕_程晓光-金石博物馆-北京-美术馆-写生-中国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