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开卷有‘艺’:来时香柳绿当峰——谢稚柳的艺术鉴识与学术风范”
谢稚柳是一部书,一生都读不完。书画大师陆俨少曾经说过:“像谢先生这样的人物,历史上几百年也出不了一个。”
6月23日下午,第四期“开卷有‘艺’:来时香柳绿当峰——谢稚柳的艺术鉴识与学术风范”在上海震旦博物馆举办。本次活动文化集团和震旦博物馆联合主办,邀请《文汇报》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郑重,复旦大学出版社资深编审、学术总监陈麦青,著名出版人、上海期刊协会会长王兴康一起谈论谢先生的重要作品,与现场观众分享他们的精彩观点。
谢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翁,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江苏常州人。擅长书法及古书画的鉴定。初与张珩(张葱玉)齐名,世有“北张南谢”之说。
第四期“开卷有‘艺’:来时香柳绿当峰——谢稚柳的艺术鉴识与学术风范”
谢稚柳历任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编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馆顾问、中国美协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著有《敦煌石室记》、《敦煌艺术叙录》、《水墨画》等,编有《唐五代宋元名迹》等。
谢先生的的画,初师陈洪绶,后来宗法宋元。他从北宋王诜入手得巨然之堂奥,拙朴浑成,形成了严峻清丽的画风;他喜欢用青绿重彩描绘江南山水,那连绵的山峦,无尽的林麓洲渚,恬静的山村渔舍,竟是一片平淡天真;而他的花鸟画,在研究徐熙的落墨法之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以落墨为格,在墨的基础上设以杂彩。这种墨彩融为一体的格调,使灿烂夺目的花朵,带着浓郁酣畅的浪漫主义诗境,呈现出朦胧的美。
除此之外,鉴定古代书画是谢稚柳的主业,而他的鉴定生涯又却是从学画开始。他说:“一半得力于学习、研究前人的艺术成果,一半得力于亲历名山大川。从自然生活中汲取养料。”
第四期“开卷有‘艺’:来时香柳绿当峰——谢稚柳的艺术鉴识与学术风范” 活动现场
郑重曾在《谢稚柳系年录》中表示,在概述中,稚柳提出了这样几大问题:第一,莫高窟的历史; 第二,对窟形的沿革变化作了分析;第三,对各个时代壁画风格及艺术特色作了详尽分析;第四,对供养人的身世经历、发愿文、题记、 题名的考证;第五,考证壁画颜色的变化过程;第六,考证壁画制作 的过程;第七,对西夏绘画的研究。
此外,在《敦煌艺术叙录》一书中,他表示这“以后研究敦煌艺术学的基础”。 郑重评价:“表现了作者深入细致地从事学术研究的高度热情和极大耐心, 表现出的治学态度,同他从事书画创作的态度是一样的严谨、慎重、 一丝不苟。”
2017年是谢稚柳先生逝世20周年。去岁末,由陈佩秋先生授权、并得到谢小珮女士大力协助,上海人民出版社经过长时间擘画,多方沟通联络,精心编辑推出了谢稚柳先生巨著《唐五代宋元名迹》的新版。
《唐五代宋元名迹》
《唐五代宋元名迹》曾由古典文学出版社初版于1957年,系谢稚柳先生亲自编选从唐、五代到宋、元各个时期各派画家的名作共计35幅,并逐幅配以谢先生从作者的生平、画风,画作的特点、鉴定等多方面进行评述的文字。这些文字中,诸如论徐熙落墨和《雪竹图》,论董源之水墨画派与《溪岸图》,论北宋《湖山清晓图》及巨然、刘道士画风之区别,论赵孟俯之山水画派并考证《百尺梧桐轩图》等各篇,都已成为中国书画艺术研究史上的经典之作。而本书收录的35幅唐五代宋元名迹,除小部分入藏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外,多数原作后来流落海外,归于美国各收藏机构,更有多幅原作迄今寻访无着、杳无音讯,可以说,谢先生编著的本书,是这些画作面貌迄今少有的公开展示,弥足珍贵。
谢稚柳是一部书,一辈子都读不完,谨以此书,缅怀并纪念谢稚柳先生逝世二十周年。
(本文现场图片由实习生王凤林拍摄)
关键字: 内容标签:海派,谢稚柳,开卷有“艺”海派 谢稚柳 开卷有“艺”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