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初,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邀请了130位贵客驻临瑞士驻华大使馆,向他们介绍了瑞士艺术大家简永添的“色彩诗”艺术收藏。届时,简永添捐出一幅画作以支持深受大使喜爱的“西藏塔德拉孤儿院”。
左起:艺术家Caretti、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Arnaud Meier
6月23日,在798艺术街区的杨国际艺术中心,简永添邀请了北京外交团队、行业精英、艺术爱好者、艺术家和演艺人员共300多名嘉宾参加了“The Poetry of Colors”艺术展览的开幕式。
艺术家Caretti与今日美术馆展览及学术副馆长 晏燕
Caretti于瑞士日内瓦修读建筑出身,但毕业后却转投酒店款待行业,并在此发展了30年。虽然如此,Caretti 对艺术创作的热情丝毫没有退减;而在顶尖酒店行业发展的30年更进一步琢磨了他的艺术触觉,为他日后的艺术发展奠下扎实的根基。
艺术家Caretti向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及其夫人讲解
展览现场
“The Poetry of Colors”重现了20世纪中期的行动绘画(action painting)。行动绘画是即兴、技巧自由的艺术,画家作画时抛弃一般的绘画工具,以自选的工具把颜料洒滴在画布上,追求一种画面和色彩的偶然效果;而这个系列的特别之处为Caretti选择了一种与别不同、令人意想不到的工具 —— 针筒,进行艺术创作。艺术家先于不同大小的针筒内注入悉心调配的颜料,然后巧妙地控制按压针筒的力度,把颜料幻化成各种线条、漩涡、斑点或图案。对Caretti而言,以针筒绘画过程中所有不能预计的意外恰恰正如人生中难以控制的状况;而如何在这些难以估计的瞬间进行创作,对艺术家而言是无比兴奋及极具挑战性的过程。
艺术家Caretti及其友人
展览现场
在亚洲居住超过30年的Caretti 曾表示对他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比亚洲更具影响力; 所以他的首个针筒绘画系列“The Poetry of Colors”以歌颂亚洲的生活方式及智能为题。他 “The Poetry of Colors”创作灵感部分源自于他对中国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兴趣。Caretti把天人合一的思想套用在他的创作过程当中,试图达至心、神以及宇宙万物合一的境界:在艺术创作的过程当中,艺术家负责把他的愿景延伸,并善用他的艺术造诣把所想呈现出来;至于其他不能预计的因素,如在以针筒作画期间所遇到的种种意外等等,则安于天命、随遇而安。
展览现场
“The Poetry of Colors” 分为4 部份,分别为:「交流」(Communion)、「成形」(Taking Form)、「交融」(Coming Together) 以及「伊甸园」(The Garden of Eden)。系列中的画作色彩明亮,时常展示既平静又狂热的能量,反映出艺术家强烈的情感。
第一节《交流》(Communion)
宇宙诞生之始,地球上所有的物质及颜色融汇、各种颜色以及物质自由并和谐地交流;对与错都并不存在,各个物质得以自由地表达自我本质。
Atome, Acrylic on Canvas, 203 x 152cm
第二节《成形》(Taking Form)
经过长时间交流后,部分颜色及物质变得不可分割;各种大小、形状的物体开始成形:湖泊、淤泥、海藻、大海……开始陆逐出现。
Gibraltar, Acrylic on Canvas, 100cm x 80cm
第三节《交融》(Coming Together)
水的出现创造了各种相对的概念:软与硬、坚定与流动、东与西、阴与阳……各种相对的概念互相交融、相互影响。
Tango on New Year Eve, Acrylic on Canvas, 90cm x 70cm
第四节《伊甸园》(The Garden of Eden)
颜色、形状、大小上种种微小而多变的差别相互交织出颜色的诗篇,成就了地球上各种生命体及各种绚烂多彩的文化。
Garden of Eden, Acrylic on Canvas, 90cm x 70cm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开放至7月3号。
关键字: 内容标签:当代艺术,瑞士籍艺术家当代艺术 瑞士籍艺术家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