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8日,“眼帘|邓国骞个展”在武汉剩余空间开幕。本次展览展出艺术家邓国骞自2015年至今创作的9件作品,以构成一个较完整的观点表述。邓国骞利用毫不起眼的生活碎片,抒发他对个人际遇及生活想像的一些感悟及启发,使其作品不但唤起个人的生活经验,亦触发观众关于“生存局面”的思考。
艺术家邓国骞在展览现场进行表演
“眼帘|邓国骞个展”展览现场
邓国骞,混合媒介艺术家、兼从事独立策展及写作,1983年生于香港,2008及06年分别取得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艺术硕士及文学士。其创作路途始于对其原居民背景不间断的追问,继而发展出对存在本意及亲密式美学的探讨,紧扣其生命的进程与经历。此思考体现于其作品,他淡化艺术和生活的界限,通过融和创作及人类种种矛盾意图展现本质性、二元间的张力及感官节奏。他时常挪用和重构日常与个人文本以讲述隐伏生活的故事,如触及成长、承传、自由、资本主义、消费主义、自然、政治、规范等,透露出对人和事物的关怀。
《东京梦华录》,录像、装置,2012-现在,录像投影、旧木柜,6分15秒,尺寸不定
消费文化充分渗透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生活建构在各式各样商品上,艺术家由基本出发,从日常物探讨生活的本质。这次展览展出的作品《今<东京梦华录>》引用《东京梦华录》隐喻了当下的香港在资本时代的处境。《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徽宗年间开封城的一段历史,描绘了这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画中更提及到市中心处百多家不同店铺,相互争鸣,实繁盛一时。邓国骞走到街头拍下连锁店营业时的影片,也为个体店拍下关门时候的照片,并将二者结合,创作出《今<东京梦华录>》作为对香港未来街头的预示及慨叹:“现代连锁店构成的都市景观,呈现全球化及资本市场下刻板的面貌。大都会是否必然摧毁个体户?个体与大众;保育与发展;对抗与包容是必然的对立?店铺的买卖行为本质地筑起人民一大部分的生活文化,进而形成大众的价值观。这意味着,个性正从街道起被消磨泯灭。”同时,邓国骞亦介绍,基于香港是细小而高度集中的城市,故这个计划预期会走遍香港十八区拍摄十八条录像,一方面是捕捉各区的重复性,却同时极力记下还依存在各区的独有文化及景观。“这将是香港这段时期整个的城市记录”。
《别让派对帽掉下》装置、混合媒介、录像,2017-18,双频道电视录像、雪糕纸筒、胶水樽,尺寸不定
在作品《别让派对帽掉下》,邓国骞使用了其一贯的创作方式——拼贴。在拼贴的过程中,艺术家组合各式各样的符号,拼凑出看似熟悉,但亦令人却步深思的作品。在利用名种相关与不相关的符号进行拼贴时,符号原有的社会意义虽然得而保留,但与此同时新的解读方式及意义亦会产生。故此,拼贴现成物既能重新展现某些原本隐藏或忽略了的社会讯息,同时也能创作出新的叙述故事。
《灯谜Riddles of Light》,装置、录像,2015,蚊帐、单频道电视录像藏于木桌、座地灯、盘香、光纤、香炉、供桌、茶叶及摺椅,2分28秒,尺寸不定
《高桥的右边》,装置、录像、行为,2017,三频道旧电视录像、床褥、梳化、座地灯,3分10秒,尺寸不定
在谈到本次展览时,邓国骞表示:“若艺术及生活本为一体,那么此两字词本质地就制造了二者无法修补的距离。我们更多时候贬低生活真正能涵盖的可能,而倾向抽出艺术元素独立地在别的处境展示。此想法导引自身将创作建于真实经历,似以身试法实验各种生活方式,为一己在喧闹的当下寻找灵性的觉知、意义及延展情怀。始发现,沒有一个物体是永恒的,无常性是多么细微,物体每一刹那都在改变。当意识受到物体的引发,有多少刹那的意识,就有多少无常物体的状态”。
《谎园》,录像、装置、摄影,2016,双频道录像投影、彩色照片、压克力手提箱,墙上投影:13分10秒;地上投影:7分10秒;尺寸不定
《交通锥》,混合媒介、雕塑,2016,木、混凝土,尺寸不定
而谈到对香港当下生存状态的关注,邓国骞亦表示:“全球化及资本主义持续加剧,生活折射出更多的价值矛盾。不得已,我以有毒的美学命名之,拥抱内在的七情六欲,联接香港的处境和命运”。
据悉,本次展览自2018年5月29日展至9月10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剩余空间,当代艺术,邓国骞剩余空间 当代艺术 邓国骞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