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土——仵晓中摄影作品展”开幕现场
2018年5月26日上午10:00,“厚土——仵晓中摄影作品展”在陕西省图书馆隆重开幕。展览由陕西省摄影家协会、陕西省图书馆主办,胡武功、潘科担任学术顾问,王妍峰策划。此次展览是继5月4日仵晓中在北京的首次个展之后,作品在家乡的首次亮相,共展出艺术家的摄影48张。展览将持续至5月29日。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刘鲁豫开幕式致辞
艺术家仵晓中开幕式致辞
策展人王妍峰开幕式致辞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刘鲁豫,陕西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丰宽,西安体育学院党委书记黄道峻,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站长火炎,中国航发西安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总经理颜建兴,陕西省摄协顾问丁慎忠、李少童、钟克昌、刘俊成,中国摄影报社副总编柴选,人民摄影报社社长、总编辑李涛,中国摄影杂志新媒体部主任马勇,现代摄影网主编、独立策展人、摄影评论家叶明文,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胡武功,著名摄影家、艺术评论家、策展人潘科,著名摄影家、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孙晋强,著名摄影家、陕西省人文地理摄影协会主席石宝琇,著名评论家、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仵埂,策展人王妍峰、艺术家仵晓中以及众多摄影家出席了开幕式。
展览现场
开幕式结束后,上述嘉宾及著名摄影理论家、评论家、新华社领衔编辑陈小波和西安美术学院教授谢爱军等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就仵晓中的摄影创作、陕西摄影当下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仵晓中创作研讨会现场
仵晓中,1958年生于陕西富平县,1984年开始在陕西文联工作,11年后又转入陕西摄协工作,现任陕西省摄影家协会秘书长。几十年间在为组织服务工作的过程中,仵晓中也没有中断对摄影观念和语言的探索,并创作了几万张摄影作品,但就是这样一个常年为其它摄影家服务的人却从来没有为自己举办过展览,也从来没有向大家展示过自己的作品。
展览现场
“我做了多半辈子的组织工作,总觉得自己就是幕后的,就是为大家服务的,是摄影人的看家人。此次展览之所以将作品拿出来展示,目的是给朋友们做一个汇报,对自己几十年来的工作做一个交待,这些作品集结了我对摄影的爱,对摄影协会工作的爱,也集结了我对生活的爱,以及对曾经生活的这方厚土的回忆。”仵晓中在展览开幕式中说到。
鉴于此,策展人王妍峰在策划展览时,将现场分两部分,“前半部分的照片尺寸稍小,给人一种低调平稳的感觉,后半部分的照片尺寸较大,想通过这样的方式为观众营造一个震撼的沉浸式场景。这与仵晓中的人格特征高度契合。作为组织工作者,在临近退休时刻,仵晓中举办此次展览,这可以说是他人生的节点,从今天开始,他开始实现人生自由和创作自如,做一个纯粹的艺术家。”
仵晓中在2000年才开始由拍摄所谓的“光影”转向“纪实摄影”,并把拍摄对象聚焦于农村人的生活,“我在农村长到18岁,我有大量的记忆都是在农村。直到现在,我对于农村生活还很痴迷。”近二十多年来,仵晓中跑遍了陕西大地五六十个县的乡村和山川,拍摄了近万张表现陕西农村生活场景的感人画面。
此外,几十年来的工作经历使得仵晓中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了较深的体悟,所以在表现陕西乡村百姓生活的时候,艺术家对黄土高原的厚土、人们的状态、自然的瞬间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痴迷。“我喜欢那种多点的、元素相互间又有很大关系的、有秩序有关联的画面。”
所以“晓中在最近这个阶段,拍了大量的人和人之间站位的关系,不问情节,只问关系。这个情节已经不是具体生活中必要的一个动作了,而是每个人随意的动作,然后每个人随意动作之间又构成了相互连带的关系,这就是晓中自己在语言中归纳的那一句话——‘关系’并不是完全是客观的。”对于仵晓中作品中的关系,潘科这样解释到,并举了作品的例子以示说明。
2013·眉县 忏悔
比如这张,也是我很喜欢的一张。整体很好,孩子的奔跑也很好,我稍微不太满意的一点就是那个忏悔的女人面部被那个牧师彻底给挡住了。唉,我们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我们就随便说了。当小孩儿跑的那一瞬间出现,晓中按下了快门,他很难一下子平衡,把这个女人的脸也兼顾到。有没有这个孩子跑,就决定了这张是不是一个“绝唱”。如果这张女人的脸是完整的,有这个孩子跑,我觉得这张就是“绝唱”,就非常非常精彩。
所以我就想提醒摄影者,这种东西可以慢慢去训练。观察的时候,刻意训练眼睛和手的协调性。晓中能意识到这个时候孩子跑在这里是有意味的,是有意思、有趣味的。如果手眼完全协调,进入非常高超的境界中去,露出女人完整的脸,就更完美了!
在这张照片中,女孩的表情就是没有表情,她在进餐过程中是游离在进餐这一具体情节之外的。这种东西我觉得恰恰是值得多挖掘的,因为在这个时候已经脱离了具体的她吃什么、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去去吃这样一个状态,和吃饭已经没有太大关系了。她们的出现变成一个个有象征意味的画面,女孩的表情越没有具体化到某一个倾向性的时候,象征意味反而更浓了,所以我挺喜欢的。烟囱的处理也非常见功夫,烟囱处的路灯,这几个人的位置关系我觉得处理得都非常好。我挺喜欢晓中这段时间思考的结果,就是他把很多世俗生活中的情节提炼出来,变成超越世俗本身的、具有象征意味的画面,这是我很欣赏的。
2015·武功县
两个老乡在看游乐场上的飞旋车,周围环境土土的,一看就不是城市,是乡村。这些非常有现代感的飞旋车,是近年来农村很时髦的一种娱乐。晓中很了不起!这个完整的画面里头,该有的东西全都恰到好处地!飞旋车上的小人,包括那个男人的耳朵上方,远处飞翔车上有个男人回望着镜头,太有感觉了,太绝了。然后每个在飞旋车上的人,旋转着,特别超现实。但的的确确是我们这个时代当下农村的一个现实,那个柱子上还喷绘了很多很俗气的话,古装美女也太熟悉了,这种熟悉恰恰是当下的美。包括飞旋车上那一圈的山水画,特别中国吧?在法国、美国的飞旋车上绝对不会有这些玩意儿的。这就是中国文化在每个人心里头的沉淀,尤其是在这些广大农村人心理的沉淀。近景中这两个人的背影,土得也好可爱。小面包车也是这个时代的特殊语言。汽车已经不是稀罕物了,已经跟农村生活密切相关了。所以在这个画面里头,物质的、精神的东西在这里碰撞得特别出彩,这张太让我羡慕了。
2014·武功县
再比如马戏团这张,三个男的站在前一点,后边站着一个女孩,牵着个熊。一个男人拿着个麦克风,还有个女孩侧脸进出,那男孩呢缩着脖子牵着猴,一看就是马戏团班底在门口招揽客人。这张太好了!晓中如果拿出100张这样的照片,晓中真是我心目中的大师了。哈哈,太精彩了,拿到国际上一点都不逊色。
这张照片,一方面注意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捕捉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也注意到了他在镜头里如何去经营这种关系,与对象的“共谋”也恰到好处。他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状态之中,6个人,再加上熊和猴,8位。 这8位各自都沉浸在各自的内心世界之中,丝毫不游离,但是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觉得又有点说不出来的那种感觉,恰恰是游离了,一种精神上的游离。我觉得这事太妙了,后面那些喷绘、那些文字,都出现得恰到好处,包括地下那些纸屑都恰到好处。这一幅照片不但反映了当下村镇文化生活的一个侧面,同时也反映出当下青年人的精神面貌,也反映出拍摄者的修养、努力和运气。
2015·凤翔县 临时游乐场
小孩儿蹦极那一张。远处的充气的那种卡通,近处吊挂的这些农村孩子,所有的人物之间都恰到好处,位置神态恰到好处,远处农民的房子和那个农用车也恰到好处。晓中用飞旋车、马戏团、孩子们玩蹦极等勾勒出农村当下的精神生活。
2015·凤翔县
再比如,隔离墩上的几个人,砖砌的马路边上男人手里拿的机械小马电子玩具,最边上交叉着腿的男孩有点中性化,这都是很当下的。
2015·横山县
转九曲那张,一群人站在那个线里围着来回转,咦?右下角进来一个人,太棒了!那个人进来得恰到好处。这不仅是个疏密关系的对比,而是让它产生趣味。这个男人进来的这个位置恰恰引导了我们整体的视线。这个男人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又不张扬的一个暗示,使我们的眼睛开始改变了我们正常的生理扫描方位。正常的生理扫描方位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这样扫描去看,心理潜在也是这样的一个顺序,但是这个男人所在的位置周围很空旷,他迈步的姿态又很特别。那么,我们率先就注意到了这个男人,很多人看这张照片都会一下子就注意到了,这个男人改变了我们的日常扫描顺序,然后我们会顺着这个男人前进的方向进入到这群人。这个时候我们就已经不按常规出牌了,我们就在这群人之中找自己喜欢的兴趣点去慢慢看,这张照片放得越大越精彩!
2012·梓州县
此外,晓中影像中还有几张很温馨的。比如小孩打秋千的,但是不正经打,趴在秋千板上,幸福满满地笑,那张我好喜欢。另外还有一张,里面那个小男孩很调皮地往前冲,远处有一群孩子在那里看着玩什么游戏,高处站了一个男人。我都非常喜欢。
我喜欢晓中作品的朴实,他不是那种不讲究的简陋,很多细节我觉得都非常讲究,这样的朴实比较难做到,不少人做到朴实了,画面却一点不讲究,一讲究了又知情做作。
2004·泾阳县
这张照片的画面没有什么奇特的,但是又觉得能把你眼睛留住,然后你去琢磨是被什么留住了。
你看那地平线上还有点倾斜,电线杆也有点倾斜,按说这是忌讳的事,但是恰恰由于这个“墨镜男”的双腿站立姿态和他深色衣服一下子把画面的倾斜给撑住了,撑住之后你会觉得那地平线倾斜反而比水平的还舒服。浅色的自行车和浅色的电杆加强钢索又给了相反方向的力量,画面反而变得活泼了。中间那个老汉的衣着和这个“墨镜男”实属于两个时代。那辆自行车也很有特点,农村喜欢用28加重自行车,驮运农产品好使。改革开放后,这种实用性也变了。右上方两个高音喇叭也很好地呼应左下方的两个汉子。照片上时代的痕迹不显山露水地存在着,不张扬,但是耐看。这就是我所说的“朴实的研究”。
2010·定边县
令我击掌叫绝的是这幅,几头驴在那空场里站着,几个人各怀心事地在那走着,一个老汉低着头往画面里走,另一个老汉倒背着手也往画面里走,一个男人走的过程稍微抬了下头,跟他身体相重合的是一个树干。哦,了不起!这个是“更高级的讲究”!这是很难处理的,本身那个树干就难处理,树干冷不丁地把画面破开了,但是它这个“破”倒有好的地方,树干上本身的质感,树干上那个亮亮的光影跟那个黑衣男人的间隔,然后也使整个画面反而不单调了。你想,要是没这个树干,这画面挺单调的,不好玩儿。现在呢,这个男人好像在树干后面隐身一样,形成了新的“关系”。
2004·宜川县 农村刚兴起跳舞,下过雪的大地上,随着音乐的律动,步伐自信,舞姿别扭,互不相干
晓中很可贵的地方就是他在从纪实摄影的影响之中走了出来。我们来看这幅。这四个农村妇女跳广场舞那张特别好玩。你看画面右边那位胖乎乎的女人,缩着脖子,再加上腿的那个动态,笨拙的,还挺可爱的。我觉得她的笨拙不是自身的笨拙,是照相机把她表达的笨拙。
因为她在现场跳舞的时候是个流动的时空,她未必是这么笨拙,她或许是这群人里头跳得很好的那一个人,但是不小心叫照相机把她给弄笨拙了,在那一瞬间她呈现的是个笨拙的状态。但是这种笨拙的状态反衬了那种质朴,在这时候“笨拙”转化成为“质朴”的代名词。这种转化,实际上是经过摄影者重新表达和提炼、与对象“共谋”之后的结果。这个结果未必就是摄影者心里能完全控制得了的,这是照相机很好玩的一点,很有文章可做的一点。
仵晓中苦心构建作品中人与人的关系,不是为了讨得视觉形态上的所谓新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探索照相机观察和人眼观察的差异性在哪里,进而引导我们深究在已知的、定性的记录形象过程中,照相机还可以帮助我们阐述哪些未曾涉及的层面,以期谋求人类理解自己的新途径。
(潘科对仵晓中作品的评析引自《仵晓中:他是很有韧劲儿的人——王妍峰采访潘科》)
相关链接:
【快讯】“厚土——仵晓中摄影作品展”在京举办 在混乱的“关系”中找寻有序
2015·乾县
2014·横山县
2014·凤翔县 开光后的观音像
2014·泾阳县
2015·泾阳县
2012·秦安县
2014·武功县
关键字: 内容标签:摄影,仵晓中摄影 仵晓中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