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0日,由赵剑英出品的“去碑营 IV:密度符阵”在北京草场地应空间开幕,展出了陈梓睿、戴丹丹、戈子馀、胡勤武、黄立言、雷徕、李易纹、李振威、刘聪、欧阳苏龙、孙策、孙子垚、王楫、徐赫、杨欣嘉、应歆珣、张佳星、张嗣、张懿、章犇等艺术家的作品60余幅(件)。
展览现场
“去碑营”是应空间的一个长期常设项目,于2017年底启动,主要目的是全面呈现和梳理画廊目光所及的、对绘画最有见地的一群艺术家的最新实践,目前项目已经呈现了《北平之春》、《自我作古》、《地域画家》三次。
项目有隐和显的两条线索。隐的线索指每次展览都有一个关键词作为组织集结艺术家的原则,例如:第一次展览的“手感”、第二次的“素描”、第三次的“写生”,此次展览则聚焦于绘画中的“形式”要素。
展览现场
明的线索则是指借助艺术史、文本、关联作品、空间等各种复杂的关系构建、遭遇、碰撞,将作品带入特定主题空间,对绘画作为行业、职业、消费品、创造物的各个环节进行追问。例如,第一次“画家的政治性”、第二次“作品中的自我”,第三次的“流转迁徙中的地域性和地方主义”,此次展览为“密度符阵”。“我们在展览中通过这两条线索,对绘画行为的语言本体和创作逻辑进行展示和研究。”
“我建议回顾头两次的布阵,来服用此次展览。用这一次的调研展,来回访形式和抽象问题,免不了遭遇形式美、意义讨论这些中国当代美术史的重要刻度线。也免不了直接遭遇Jerry Saltz对博览会抽象僵尸形式主义的批评,免不了遭遇奥利瓦‘伟大的天上的抽象’这个殖民文化僵尸用语或傅满洲刻板印象。”对于此次展览主题的解释,应空间艺术总监于瀛说到。
“但林冠英面对的僵尸肯定不是奥利瓦和杰瑞骨子里面对的暮光之城、植物大战的僵尸和僵尸肖恩等战斗力仅仅约等于成年男子要靠人海战术取胜的几何学怪物,半神僵尸甚至可以变成佛陀滴滴顺风的坐骑附加上政治身份。”“僵尸形式主义”作品一般以抽象绘画为主。画面完整,看上去有思想、“新潮”或“危险”,但又不真正激怒人们,缺乏个性,但又具有公众接受的权威艺术风格的视觉信息,总之这类作品没有艺术的智慧和启迪,就象高档商场里的背景音乐,温温吞吞,不痛不痒。
当前“僵尸形式主义”的洪水泛滥让真正有才华、有创意的追求形式的艺术家淹没在平庸的,机诫模仿式的艺术漩涡中。
鉴于中国抽象艺术所面临的如下现状,于瀛利用前几次展览中的剩余建筑材料,以及画廊日常开幕剩余消费品,在空间中铺陈了一个具有潜在联系的“道场”,以镇压当前泛滥的“僵尸”艺术。之所以采用中国的道场,是因为在中国文化中,同僵尸相克的是茅山道士。
展场门口的一堆金属废料和《密度符阵》的预告片
蓝色彩钢板
上次展览留下的水泥
拐角墙角位置的篆体“水”
二楼与空间相接的玻璃上的篆体“风”
左边的木板墙上被于瀛刻意戳满洞
所以在空间的不同角落,我们能看到许多道教青乌堪舆之术中的密码,如展场门口的一堆金属废料和一楼左侧遍布展场的脚手架钢管象征“金”,右侧空间中一块卷曲在地的蓝色彩钢板,蓝色和卷曲的形象象征“水”;旁边的水泥象征“土”;楼梯处被于瀛刻意戳满洞的木板象征“木”,展览二楼与空间相接的玻璃上他又写了一个篆体“风”……于瀛建立了一个由不同性质物质的展览“符阵”。
当“僵尸形式主义”被镇压后,于瀛选择了20位注重形式表达的艺术家作品,以相互呼应,抑或相互消解的姿态,在空间中形成对应关系,从而凸显作品中的“抽象性”。
展览以张懿的纸上彩墨《扛柳》中的茅山道士开始
张懿 扛柳 纸上彩墨 39X27cm 2017
张嗣 白夜里 背胶纸喷绘,相纸175x249cm,20.3x30.5cm 2018(左)
孙子垚《乐土》之本水墨 270cmx220cm 2017(中)
展览剩余的脚手架(右)
胡勤武(17004)布面丙烯 198x214cm 2017年
展览以张懿的纸上彩墨《扛柳》中的茅山道士开始,然后《密度符阵》的预告片和艺术家胡勤武极具抽象形式意味的作品,顺着胡勤武的作品,进入左边展览空间,对面相对应的是张嗣《白夜里》、孙子垚《乐土》和展览剩余物脚手架,“左边是都市、右边是废墟,而中间的过渡是一个自然田园景观,这三种不同的风景放在一起,形成一种对应关系,让艺术家的作品获得不一样的观看角度。” 于瀛说到。
章犇 无人之境1 布面油画 160x70cm 2017
戈子馀 波系列10 综合材料 130x80cm 2016
欧阳苏龙 《一块退休的水泥在晒太阳》52x25x25cm 水泥 2016
右边空间以章犇的《无人之境1》为起点,画面中的光束正好与左边空间戈子馀的《波系列10》相呼应,旁边是欧阳苏龙的雕塑《一块退休的水泥在晒太阳》,“他把一个很破烂的煤球,用一束强光照射过来后,把影子部分雕刻出来。”
接下来的一面墙上都是一些有空间有关的作品,如戴丹丹的《房间》、王楫的《Feast.NO.001》、陈梓睿的《边际空间4》等。
戴丹丹 房间20,织带 120x120cm 2018
王楫 Feast.NO.001 布面油画75x75cm 2016
陈梓睿 边际空间4 布面综合材料100x80cm 2015
二楼楼梯口墙上张嗣的小画《戴月》
到了二楼,楼梯口墙上,于瀛安置了一幅张嗣的小画《戴月》,与一楼左侧空间的作品《白夜里》相呼应,让三个空间形成一个整体。
像这样的作品呼应和联系在整个展览空间随处可见,“作为空间设计而不是策展,为现场每个艺术家都有C位爆发主角光环让我这次布展进度很慢。然后是希望展览里的每个部分都能碰撞出充分的关联,预期是伏笔密集到在现场感觉到三分之一就可以了。喜欢的艺术家很多,这次展览充分做下来名单会很长。”于瀛说到。
当这些注重抽象形式语言的作品被设计并链接成一个密集的大网,它们的力量也会变得“强大”,与整个空间“道场”一起构成一个“密度符阵”,共同对抗“僵尸形式主义”。
展览将持续至6月30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僵尸形式主义,应空间,抽象艺术僵尸形式主义 应空间 抽象艺术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