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0日下午,“呼与吸——夏福宁艺术展”在虞山当代美术馆揭幕,22件作品亮相,其中2/3为新作,部分作品是艺术家为美术馆量身定制。图为开幕式现场
“呼与吸——夏福宁艺术展”研讨会现场
“呼与吸——夏福宁艺术展”展览现场
“呼与吸——夏福宁艺术展”展厅内景
展览名称:呼与吸——夏福宁艺术展策展人:夏可君 张何之学术主持:张 维展期:2018年5月20日-7月20日开幕:2018年5月20日 4:30PM主办:虞山当代美术馆地点:江苏常熟市李闸路90号九灵犀文化创园内
呼吸是最靠近生命的感动。对夏福宁而言,绘画不仅再是某种对象的描述,而是化身反思与再造。他那股独特的韧劲已溢出了画框。2018年5月20日下午,“呼与吸——夏福宁艺术展”在虞山当代美术馆揭幕,22件作品亮相,其中2/3为新作,分为静物和风景两部分,部分作品是艺术家为美术馆量身定制。中国文人绘画传统中的写意性在夏福宁作品中非常突出,但他在艺术语言上又经过了西方表现主义的转换。二者的结合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诗意。
本次个展是夏福宁近四年作品的重新梳理,“在学术上有更准确的定位,作品更加深入,个性更加鲜明,前期某些犹豫或迷茫的东西更加坚定,对以后道路的方向也更加清晰。”夏福宁说,而对于展览主题 “呼吸”,他认为强调的主要是作品生命感的表述和画面丰富的气息,阐述的是作品的生命力,充满历史感与担当感。
虞山当代美术馆馆长张维(左)致辞
策展人夏可君(左)致辞
夏福宁(右)致感谢辞
“我第一次见他的油画我是有一种感动的,可能他的画中有某种气息感动了我。”虞山当代美术馆馆长张维认为能通过气息来获得画面支撑的艺术家不多,夏福宁算其中之一,“这让我感觉比较震惊。他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用油画语言真正让绘画回到东方的精神气质。”在他眼里,夏福宁的静物画和风景画处于同一个立场,即都处于一个对应的空间,而并没有将其置于天地一体的大空间关照,这恰是东方气质。“他把一个具体的日常之物重新放到了我们传统的自然之中,使这个事物在存在的意义上重新获得一种呼吸。这种方式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具有积极意义。”张维认为夏福宁的风景绘画有种苍浑的气息,而一旦这件作品获得了气息也就获得了生命、获得了永恒性,脱离艺术家独立而行。他的静物画则气息青幽,这说明了两种状态:青幽是一种流逝的隐去,苍浑则是逝去的重新生长,“这两种状态都直抵了对存在本根的追问,具有存在意义上的深度和一种独特的高级气息。”
“呼与吸——夏福宁艺术展”展览现场
而在策展人夏可君的意识里,中国当代绘画要真正走向国际,实际上要在两个层面做出贡献:一方面是有极准确的概念性和极强的绘画性,二是对现代性有所反思,同时艺术语言要有较为完整的世界观贡献。“呼吸关乎生命,从塞尚到莫兰迪、罗斯科,西方绘画的呼吸性有所减弱,而到了中国夏福宁这里,如何表现现代性个体生命的呼吸?这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还有什么现代物具有呼吸性?一种残余物,一点沙发,几个苹果,这些已经被消音的物被他呈现于画面上,这些物又如何打动我们?就在于他的处理方式,独特的黑白灰,散发的暗雅光芒极具绘画性。”
“呼与吸——夏福宁艺术展”展厅内景
夏福宁,1962年生于南京,1981年就读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1985年任教于天津工业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现居住于北京, 职业艺术家。他的画面看似单纯,实则厚重,笔触纵横间蕴含着丰富的家国叙事。因为在夏福宁看来,画家表现任何东西都脱离不了时代与社会的烙印。“只有批评才能不断往前,社会怎么可能永远风平浪静?画家往往极其敏感,能看到一些常人看不见的东西,所以画家天生就带着悲情和批判。”早期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便如此说。
实际上,艺术家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一个群体,当下社会物欲横流,他意图通过绘画尝试去“剥离”庸俗。“艺术家应该不取悦于任何人,深层次的挖掘人性,表达人性在当下的状况。这样的艺术家才是有价值的。”在他看来,任何描述性的绘画都是浅层,只有具备某种“隐语”功能时,艺术往往才具备更大的价值。这正如策展人夏可君在《夏福宁的绘画伦理:一呼一吸之间的供品》一文中所言:“让什么样的物最终显现在画布上,这是对绘画伦理责任的拷问,遵守此伦理守则的画家并不多,夏福宁是少见的一个,来到他画布上的事物越来越少,绘画的质量也就越来越尊贵。”一呼一吸,在夏福宁的绘画上,一把空椅子,一条沙发,一些杯子,一桶罐子,几只切开的苹果,“都黑漆漆地被置于在平面上,这些残剩物的黑色面容,属于无人,它们并不表演,只是保持自身的沉默。如此一来,就让绘画空间成为一座黑夜的舞台,并不上演什么,没有事件,绘画只是等待与供奉,一呼一吸之间,绘画成为招魂的艺术。”
“呼与吸——夏福宁艺术展”展览现场
夏福宁的作品选取的对象都是生活中最简单不过的,但优秀的艺术家往往就是能够把日常中熟悉的东西变的看起来不熟悉,把你了解的东西变得看起来不了解,甚至增加了一种新的感觉。“题材不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艺术处理的手法与思考的深度才是检验一个艺术家高低的标准。”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史学博士王春辰曾如此说。
夏福宁对题材的把控十分突出,对于非宏观叙事性的表达触觉细腻,而技法上的表现同样出色,如看似单纯的色调却内涵丰富,画面在大的格局上呈现为黑白,但其实用了很丰富的颜色,只是经过了多次调和与处理,最后呈现为黑白。这个过程对他来讲很自然,因为对色彩的感觉到了极致以后往往会变得很挑剔,会减掉很多描述性的元素,这种极致就是对深度的把控。
部分展品
静默出走 150x150cm 油画 2013年
时间二 布面油画 150cm x 120cm 2011
最后的晚餐 210x160cm 油画 2018年
匿光 120x50cm 油画 2016年
痕过 79x40cm 纸上油画 2016年
相遇 53X76CM 纸上油画
截流 53X76CM 纸上油画 2016
关键字: 内容标签:虞山当代美术馆,夏福宁,呼与吸虞山当代美术馆 夏福宁 呼与吸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