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律》475—476号简云:“试史学童以十五篇,能风(讽)书五千字以上,乃得为史。有(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其八体课太史,太史诵课,取最一人以为其县令史,殿者勿以为史。三岁壹并课,取最一人以为尚书卒史。”
史学童所“风”之书是什么书呢?是史书。
《史律》中477----478号简记试“卜学童”要求:“卜学童能风(讽)书史书三千字,徵卜书三千字,卜九发中七以上,乃得为卜,以为官处(?)。其能诵三万以上者,以为卜上计六更。缺,试修法,以六发中三以上者补之。”由此可知,史学童所“风”为史书,史者的专业知识。
史学童多大年岁始学史之专业知识呢?
《史律》474号简提到:“史、卜子年十七岁学。史、卜、祝学童学三岁,学佴将诣太史、太卜、太祝,郡史学童诣其守,皆会八月朔日试之。”史学童17岁始学史之专业知识,三年过后考试,已20岁,基本成人,此时方可为史。由此可见,《周易》蒙卦之“童蒙”实非儿童,本17岁至20岁之史学童也。
赵平安先生云:“关于史所必须了解的业务知识,透过《史籀篇》成书时史官的职掌,可以了解到一个大概。据研究,西周的史官分太史和内史两个系统,负责参与祭祀神明,箴王缺失,记录、宣达王命,备咨询,供出使,以及掌握各地的宗族谱系资料,处理田邑交换,划定疆界等事务,所司非常之宽。足见当时史官需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史籀篇》的内涵虽未必与之一一对应,但应可由此进行参照。”
同理,史载伯阳父所述阴阳知识当为其专业知识,内容近易,但史籀既为太史,所习内容,当与伯阳父近,且史载史籀曾有大量文字传世,所创书体“大篆”是后世“小篆”之源,古书中尚有近200个史籀所传文字可供后人学习,故《周易》爻辞为史籀所成可能性最大。
(作者:乾坤客 原题:《易经》的作者考 本文由国学复兴文化论坛供稿 刊载本文只为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
关键字: 内容标签:易经易经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