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论文化观念的演化(9)

编辑:秋痕 来源:国学文化
 

 注释:


①②⑤王弼、韩康伯注、孔颖达疏:《周易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90、36、16页。
③刘向撰、向宗鲁校证:《说苑校正》,中华书局,1987年。
④Terry Eagleton, The Idea of Culture, Blackwell Publishers, 2000, p1.
⑥孔颖达:《尚书正义·虞书·舜典》,《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125页。
⑦王融:《全齐文》第13卷,《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3册,中华书局,1987重印本,第2860页。
⑧束晳:《补亡诗六首》,《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第641页。
⑨杜光庭:《贺鹤鸣化枯树再生表》,《全唐文》第6册,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930卷,第5719页。
⑩耶律楚材《太阳十六题》,《湛然居士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第166页。
(11)维柯:《新科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第16页。
(12)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63年。
(13)Meyers Enzyklopaedisches Lexikon Band 14" kultur" 辞条。
(14)Mattew Arnold, Culture and Anarch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pp58—80;可参看韩敏中的中译本《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三联书店,2002年,第6—32页。
(15)Edward Tylor, Primitive Culture, John Murray, 1873, vol. 1, p1; 可参阅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连树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第1页。
(16)Clifford Geertz,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 Basic Books, 1973, pp5—6; 参看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韩莉译,译林出版社,1999年,第5页。
(17)Raymond Williams, Culture and Society, Penguin Books, 1961, pp13—19; 参看雷蒙德·威廉斯:《文化与社会》,吴松江、张文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5—21页。
(18)例如当时最早的一些期刊《清议报》、《开智录》、《国民报》、《新民丛报》、《游学译编》、《民报》、《复报》、《中国新报》、《天义报》、《河南》、《夏声》、《学林》等都是在日本出版的;而采用“文化”一词的一些学者如梁启超、章太炎、鲁迅、周作人等都曾在日本居留过。
(19)《清议报》第82期。
(20)原载《开智录》,转引自《清议报全编》第15册。
(21)转引自《清议报全编》第16册。
(22)《游学译编》1902年,第1期。
(23)欧榘甲:《新广东》,1902,转引自张楠、王忍主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一卷上册,三联书店,1960年,第295页。
(24)章炳麟:《驳康有为书》,转引自张楠、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一卷下册,三联书店,1960年,第754页。
(25)章炳麟:《中华民国解》,《民报》1907年,第15期。
(26)汤志均编:《章太炎政论选集》上,中华书局,1977年,第505页。
(27)高凤谦:《论偏重文字之害》,《东方杂志》,1908年第7期。
(28)令飞(鲁迅):《摩罗诗力说》,《河南》,1908年第2、3期。
(29)令飞:《科学史教篇》,《河南》,1908年第5期。
(30)迅行:《文化偏至论》,《河南》,1908年第7期。
(31)王宪明编:《严复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第310页。
(32)梁启超:《什么是文化?》,《晨报副镌》,1922年12月1日,转引自《梁启超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第266—274页。
(33)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全集》第1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39页、352页、380页。
(34)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全集》第3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9—10页;《中国文化问题略谈》,《梁漱溟全集》第6卷,第433—441页。
(35)胡适:《东西文化之比较》,《胡适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第437页。
(36)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新青年》第7卷第5号,1920年。
(37)陈独秀:《文化运动与社会运动》,《新青年》第9卷第1号,1921年。
(38)杨东莼:《本国文化史大纲》,上海北新书局,1933年。
(39)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新青年》第7卷第5号,1920年。
(40)伧父(杜亚泉):《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东方杂志》第13卷第10号。
(41)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言治》季刊,第3册。
(42)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青年杂志》第1卷第4号。
(43)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全集》第1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95页;《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全集》第3卷,第9—316页;《中国文化问题》,《梁漱溟全集》第6卷,第100—110页。
(44)胡适:《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胡适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第542—545页。
(45)Charles Bernheimer: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the Age of Multiculturalism,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4。2003年以苏源熙(Haun Saussy)为首的一个专家小组为美国比较文学学会撰写的第四个十年报告也涉及了这类问题,以这一报告为基础的文集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将于2006年4月由同一出版社出版。
(46)Gayatri C. Spivak, Death of a Disciplin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3, pp1—22.


关键字: 内容标签:演化,观念,论文演化 观念 论文
下一篇:整个西游取经团队里的最大矛盾是唐僧与八戒?||上一篇:古典诗词随想 说说古诗词当中的燕雀意象(1)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