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 天的概念较复杂,在许多文化类型中,曾用天代表人格神,天所代表的本体概念与信仰不能分离;但随着社会发展,天更多地被赋予自然规律的本体意义,如到了周代,“天命靡常”(《大雅·文王》)等用语中反映的天的概念内涵即是。参见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M]. 北京:三联书店.1996 .
[2] 吕方.“诚信”问题的文化比较思考[J] .学海.2002/4.
[3] 弗朗西斯·福山. 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M].刘榜离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p303.
[4] [5] 莎士比亚全集(三)[M].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p73.p87.
[6] 参见汪华,尹忠. 市场经济下诚信失范原因的法文化比较分析[J]. 行政与法. 2003/02
[7] (德)康德. 实践理性批判[M]. 韩水法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p89.
[8] 引自(美)马尔科姆·卢瑟福.经济学中的制度[M]. 陈建波、郁仲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p84.
[9] 参见韦森. 经济学与伦理学[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p120-122.
[10] [11] [13]引自(德)霍尔斯特·斯泰因曼、阿尔伯特·勒尔. 企业伦理学基础[M]. 李兆雄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p25.p26.p27.
[12] 参见刘芬华. 失信的社会成本分析[J]. 中州学刊. 2002/4.
[14] 查尔斯·霍顿·库利. 社会过程[M]. 北京:华夏出版社.p111.
[15] (美)库尔特·勒布、托马斯·盖尔·穆尔. 施蒂格勒论文精粹[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p417.
关键字: 内容标签:观念,诚信观念 诚信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