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后人在继续深化细化“孝”的过程中,越来越离谱。在《论语 学而》中,子夏说:“事父母,能竭其力。”在《论语 学而》中,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终,就是要慎重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就是要虔诚地祭祀祖先。《孟子 滕文公上》引用曾子话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就是说,父母在世时,按周礼事奉他们;父母逝世了,按周礼埋葬他们,按照周礼来祭祀他们。
把“孝”用在死时与死后上,明显是与我们厚养薄葬的主张背道而驰的,花钱就花不到点子上了啊。
在《论语 阳货》中,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儿女生下后,到三岁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天下通行的丧礼。看来孔子还真有点讲对等原则,公平交易。可惜,老是对等,人类还有发展吗?即使是公平交易,也没有必要用在父母死后守孝上!
当然,孔子、孟子对孝的论述是多方面的。孔子在《论语 为政》中这样回答子游的:“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回答的意思是:如不诚心地尊敬父母,只是供养,与饲养狗马又有什么区别?
在这里,“敬”的内涵是什么呢?接下来一段可能是注释:“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孔子说得很明白:在服侍父母的时候,始终保持和颜悦色,最难。有事,儿女为父母去做;有酒有肉让父母先吃,难道这就是孝敬了吗?在这里,“敬”的含义就是“和颜悦色”,可以理解为尊敬。
我们没有盲目地全盘接受封建社会的孝文化。所有儿女全都要尊重父母,多从精神上关心,关注父母的身体与安全。这能叫复古?!(萧成志 本文选自新浪老教书匠博客,有删节。)
关键字: 内容标签:孝道,提倡,误解,人性,道德,孔孟孝道 提倡 误解 人性 道德 孔孟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