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殷周之际对中国文化的奠基意义(9)

编辑:秋痕 来源:中国文学网
 
六、结 语 
   
  周人通过自己的文化创造,打造出一个由不同层次的社会共同体和不同等级的权利所有者构成的封建王朝。在春秋战国的历史运动中,这个由宗法等级制维系的封建王朝瓦解了,但它却给后世的中国人留下了两笔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一是“王天下”的理想,其二是信守这一理想的“国人”。而这两笔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却是得益于周人的另一项发明:“德”。 
  “德”是周人历史观的核心。从这一独特的历史观出发,“德”成为周人“王天下”也即不分种族和血缘纳天下万邦于一个统一的王权之下的合法性前提和基础。把“王天下”的合法性建筑在“德”的基础之上,不仅使王权超越了狭隘的种族界限,而且使“王天下”上升为一般意义上的具有普适价值的文化理想。这是在春秋战国的思想运动中,由诸子百家特别是孔孟儒家从精神自觉也即人之所以为人的高度,以理论反思的形式来完成的。
  “德”同时也是周人伦理政治思想的核心。在周人的伦理政治思想中,“德”成为周统治集团特别是周天子的最高道德规范。在随后的春秋战国的历史运动中,伴随着“国人”的觉醒和“士”的崛起,西周时代已经内化为周天子以祈天永命或“王天下”为己任的自觉意识的“德”,进一步内化为“君子”以天下为己任的普遍的自觉意识,觉醒的“国人”成为心悦诚服的“臣民”。这是中国文化最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周的王权是通过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但却不是单纯依靠武力来维持和保障的。周人的王权在一开始就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这是对周人的考验,也是历史赋予周人的一份特殊的责任。因为正是在接受并应对挑战的努力中,在不得不面对历史和现实,不得不面对被征服的异姓部落并进而面对“天下”的考验中,周人创造了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文化。这个文化拥有一种博大的人类情怀,它代表了中国文化几千年来一直梦寐以求的最高理想。太史公称赞孔子曰: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9]《史记·孔子世家》 
  这也是后世的中国人对待周文化的基本态度。但是,对于处在那个时代的中国人而言,“王天下”的理想也许是过于超前了:“天下”既是一个伟大的梦想,同时也是压在中国人身上的一个沉重的负担。在这个伟大梦想的引导下,中国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惟一保持其连续并发展至今的中国文化;但是,为了支撑起这个伟大的梦想,为了这一份沉重的担当,中国人在发展自身的过程中也缺失了至为宝贵的东西,即每一个作为个体的中国人的独立和自由。今天,我们走到了这样的一个历史时刻:我们已经有条件和能力从这个伟大的梦想中警醒过来,并对它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批判和反省。这样,我们就有可能站在今天的立场上,抛开那种近于病态的、对于过去的依恋,以一种崭新的、真正面向世界和未来的人类情怀,重塑人的理想。 (作者:王晓兴 易志刚)
   
  [参考文献] 
  [1]胡厚宣.释“余一人”[J].历史研究,1957(1):75. 
  [2]郭沫若.奴隶制时代[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9. 
  [3]丁山.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38. 
  [4]晁福林.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5]王玉哲.中华远古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73-278. 
  [6]顾颉刚,刘起.尚书校释译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5. 
  [7]王国维.殷周制度论[M]∥王国维.王国维学术论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8]黄怀信.逸周书校补注译[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 
  [9]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5. 
  [10]王先慎.韩非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8. 
  [11]孙诒让.周礼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2000. 
  [12]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 
  [13]许倬云.西周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113. 
  [14]王玉哲.中华远古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577-580. 
  [15]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58.

关键字: 内容标签:殷周,奠基,中国文化,意义殷周 奠基 中国文化 意义
下一篇:学者新读《论语》:青少年学生别拿颜回当榜样||上一篇:儒学道德文化的现实意义(2)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