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顺德是唐太宗长孙皇后的族叔,多有战功。高祖即位,拜长孙顺德为左骁卫大将军,封为薛国公。武德九年(公元626年),长孙顺德与秦叔宝等参加了玄武门政变,为唐太宗即位立了大功。唐太宗登上皇位以后,特赐给长孙顺德宫女,长孙顺德也受到特别的允许,常在皇宫内住宿。但后来长孙顺德让自己的管家接受了别人赠绢,被人告发。照唐朝的法律,这要受到严重的处罚,而太宗不仅没有加以惩处,还在朝廷上当众赐绢数十匹,使他感到非常惭愧。
不久,长孙顺德因与李孝常勾结犯罪被除名。过了一年多,唐太宗对长孙顺德产生了怜悯之心,得知长孙顺德精神很不好,经常醉酒、自责,便又将他召回京,授予泽州刺史的官职,恢复了他的封爵和食邑。对这件事,朝中的大臣们十分感慨,对唐太宗就更加心悦诚服了。
如果觉得对慈作为一种御人之术还不清楚,再看唐太宗如何对待李绩,也许就容易明白了,只是唐太宗做得露骨了一点。李绩出身平民,后来受到了唐太宗的重用。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太宗征召李绩,拜为兵部尚书。当时李绩突然生病,医生处方中说,把胡须烧成灰配药可以治疗李绩的病,太宗就把自己的胡须全都剪下来,为李绩配药。李绩深受感动。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李治被立为皇太子,唐太宗调李绩在太子詹事兼左卫率,加位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唐太宗对李绩说:“我儿新登储位,现在把太子宫的事委托给您,委屈了您的官阶、资历,请您不要见怪。”唐太宗又曾在一次宴会上,对李绩说:“我将要把太子托付给朝廷重臣,思来想去,没有比您更合适的人选了。您岂能辜负我的重托啊!”李绩泣不成声,咬破手指发誓竭忠尽智辅佐太子。宴会结束时,李绩沉醉不醒,唐太宗就脱下自己的御衣,给李绩盖在身上。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卧病在床,对太子说:“你对李绩没有恩惠,为了让你结恩于他,我现在要责罚他离开京城。我死后,你要把他再召回来,授给他仆射的官职,必定会使他为你尽忠竭力。”于是唐太宗真的将李绩责出京城,任垒州都督。唐高宗即位,当月即召李绩拜洛州剌史。不久,加开府仪同三司,令同中书、门下,参与掌管机密大事。当年,又册拜李绩为尚书左仆射,完全如唐太宗临终安排的一样。
李绩是中国历史上传奇般的智谋人物,以他的才智,他不会不知道自己是被利用的,但明知被利用而又心甘情愿,这既是慈忍之道的高明之处,也是人性的弱点之一。
东吴的孙权对待吕蒙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也许孙权更多的是出于真正的感情,但这种感情本身就是符合慈忍之道的。
吕蒙活捉关羽、平定荆州之后,被孙权任命为南郡太守,封为孱陵侯,赏赐众多。册封爵位的行文还没有颁布,吕蒙的旧病发作。孙权把吕蒙接到自己的宫殿中,亲自请医问药,贴榜招募名医,布告天下。有个医生采取针灸的方法给吕蒙治病,孙权在一旁看到他受折磨而难过落泪。为了能经常观察吕蒙的面色,但又怕吕蒙为迎接他而劳累,孙权就在室外悄悄地通过墙上的洞眼察看吕蒙的病情。当他见吕蒙稍微能吃下一点饭菜时,心情就特别好;如果发现吕蒙吃不下东西,马上就愁容满面,牵挂得睡不着觉。有一阵,吕蒙病情好像有所好转,孙权竟然宣颁赦免令,并请大臣们前来庆贺。后来,吕蒙的病情愈来愈重,孙权每天请道士在星空下为其祈祷,并亲自守护在吕蒙的病榻前。吕蒙去世后孙权极其悲哀,甚至穿上素白丧服,为吕蒙守灵,很多日子都心神恍惚,不思饮食。
关键字: 内容标签:通权达变,孔子,之道,官场,赞同通权达变 孔子 之道 官场 赞同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