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传诵国风大雅 深圳将举办中华人文经典朗诵会

编辑:秋痕 来源:深圳商报
 
“金声玉振——中华人文经典朗诵会”今晚在少年宫上演

 
▲谷浪将在“金声玉振——中华人文经典朗诵会”中演唱《牡丹亭·游园》以及《文姬归汉》。
深圳商报记者 于 雪/文 韩 墨/图
今晚8点,由深圳市委宣传部主办、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承办的“金声玉振——中华人文经典朗诵会”将在深圳市少年宫剧场上演。本场朗诵会以优秀的文言文和古诗词阐释经文、以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发挥经义,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和大胆创新,是对古人读书方法的艺术化继承和弘扬。作为“深圳读书月”的重点活动,朗诵会获得了国内外国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与期待。
“金声玉振——中华人文经典朗诵会”源自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的创意策划,大运会期间的《论语》金句公益广告就是在王京生部长的创意指导下进行的。而在去年读书月期间,王京生部长就提议策划主办一场中华人文经典朗诵会,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唤醒市民的传统文化意识,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力量和价值。经过近一年的策划和准备,“金声玉振——中华人文经典朗诵会”终于确定作为今年的读书月最新策划的重点活动,与广大市民见面。
本场朗诵会共有18个节目,将以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为主线,以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为内容,从中提炼出最有代表性和最具美感的典章诗词,或朗诵,或对答,或齐诵,或吟唱,以表现中华文化的优雅美。朗诵会在诗文朗诵的同时,将通过舞台LED大屏幕播出中国意象的画面,表现中华文化的无与伦比之美,凸显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的文化气质,力图以思想深度、历史厚度和视听美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为了更好地方便深圳市民欣赏这台朗诵会,本报记者经历过两次彩排、多次探班,为观众准备了一份今晚这台朗诵会的“收看指南”。
亮点一:“读出来”的意境
语言分有声语言和文字语言。由于汉字本身的声律特性,中华传统优秀的人文经典,无不是对汉字特性的最佳应用。此次朗诵会的基本模式为:诵读原经、以典解经——用古代优秀诗文注解儒家经典的意旨、以艺释文——用艺术的形式演绎人文经典。整个朗诵会,基本上以文言文为主要内容,辅助以音乐和视觉艺术表现形式。
《岳阳楼记》的诵读,将深远的意境呈现于观众眼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诵读,将其“忧国忧民”之情怀穿越古今,尤其末尾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更要留心聆听体会其中深远含义。《诗经·菁菁者莪》描述小女子娇羞妩媚的情怀在演员的眼角眉梢间有迹可循。因此,晚会上的多首古典诗词,经过人声朗诵后,均将呈现出与文字阅读时不同的感官体验,甚至会带来以往不同的理解与体会,提醒各位观众要对着节目单上的诗词原文来欣赏。
亮点二:“唱出来”的画面
朗诵会当中,作为载体呈现古典诗词韵律之美的音乐要留心欣赏,如开篇《三字经》的配乐、结尾《礼乐》的配乐,都是晚会总导演谷勇为朗诵会专门创作的,力图在传统风格与现代元素之间找到契合,与诗文搭配起来欣赏,会令观众有独特的感受。
深圳女孩谷浪作曲并演唱的《牡丹亭·游园》以及《文姬归汉》可要格外留意,这两首歌颇有流行音乐中国风的范儿,旋律琅琅上口让座位上的观众也忍不住跟着打起拍子来。谷浪为了配合这两首歌的意境,还特别定做了两套全新的演出服装,配合着她的表演,舞台背景的画面上,将出现歌中所描绘的画面,如《文姬归汉》的舞台上首先出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幅大漠景象,下雪之后的大漠苍凉荒芜,只有近景隐约可见绿色的青草痕迹。随着主人公回家的脚步,依次出现了丝绸之路上驼队行走的画面,落日下女人的背影的画面,最后是水草丰美的大地,这隐喻着主人公回到了渴望已久的家乡。而《牡丹亭·游园》则在“姹紫嫣红”的色彩中将“断井残垣”的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因此,观众欣赏时眼睛、耳朵可一个都不能闲着,得三位一体地运用起来。
亮点三:“跳出来”的音乐
整场朗诵会中,舞蹈作为重要元素得到了充分运用,不论是《牡丹亭·游园》的双人舞,还是《文姬归汉》的单人舞,均为不可缺少的一分元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尤其是《高山流水》作为单独的舞蹈节目,将“高山流水”这一流传千古的故事,创造性地用舞蹈语汇呈现于舞台之上,用舞蹈来表现中国古代高逸之士的人格,“千古知音何处,高山流水遇之”。虽无丝竹,但可闻丝竹之声,虽无纸墨,但可见纸墨之形。欣赏这一节目时,可注意观看男舞者的每个细微动作,舞者的动作轻盈利落,举手投足间隐约有书法当中行书的影子,如果是观看过云门舞集的《行草》的深圳观众,更可以将两者对比进行观看,将有更为丰富的体验。


关键字: 内容标签:朗诵会,传诵,大雅,国风,中华,深圳,人文,举办,经典朗诵会 传诵 大雅 国风 中华 深圳 人文 举办 经典
下一篇:盘点2011读书八大事件 "价格倾销"夺"头魁"||上一篇:书画修复行业前途危殆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