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重要思想就是修身克己。中华传统文化非常强调修身,中国的典籍中,最经典的就是《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合在一起叫“四书”。《大学》是头一本,打开第一页就是讲“格物致知,意诚心正,直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同时《大学》也是《礼记》的一篇,《礼记》是“五经”之一,所以修身既见于“四书”又见于“五经”。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生存权利,都应该和而不同。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才能在世界和平中发挥作用。现在中国富强了,太平盛世来了,所以我们在国际上作用越来越大。
一个人如果不能修身,那一定齐不了家,一个家庭都治不好怎么治国?国治不好当然不能在世界和平中发挥作用,这么反过来说我就觉得比较近乎事实了。这也说明修身的作用非常之巨大。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可以作为修身样板的人与事,还有许多有关修身的警句格言,包含着丰富的思维经验。直到解放以前,学校里还有修身课。人的自身价值从社会性来看,不取决于从社会上取得了多少,而取决于对社会奉献了多少。孔子要求杀身成仁,孟子要求舍身取义。文天祥就是这样的人,还有史可法、林则徐。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既然死都有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之分,那么活着难道没有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的区别吗?所以人生的自身价值各不相同,并非千篇一律。
衡量自身价值和实现承诺不是靠自我感觉,要靠社会评定。比如你月薪一万,难道人家就尊敬你吗?未必。那么,自身价值如何才能提高?两个字——修身。这能使得我们超越原生状态,进入自觉追求的崇高境界。怎么修法呢?克己。如果要完成一切进步的、甚至于己有利的行为,都要通过克己。所以,不断战胜、超越自己的人,才是强者。修身克己绝不是自我束缚,不是个性的压制,而是自我的解放。
最后需要特别讲一点,我们的修身克己必须包含意商和情商的锻炼。据研究,非智力因素对成功起决定性作用,所以讲“三商并举”:意商、情商、智商。中华传统文化里,修身是包括养气修性,养的是气,修的是性,也就是要有涵养。克服极端利己和极端任性是当前德育的主要任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德育的底线,底线不高,应该都能做得到。随着现代物质文明的发展,人心中的欲望程度正在不断地攀升。中华传统文化里面修身克己的思想正是克制欲望泛滥的对症良药,我们在这方面的独创性思维经验,应该在全世界传播和弘扬,使它在精神领域当中起到济世救人的作用。
(本报记者葛灵丹根据金开诚生前在南京图书馆的讲座编辑整理)
演讲者小传
金开诚,男,1932年11月生,江苏无锡人,汉族。著名学者,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著有《文艺心理学论稿》、《艺文丛谈》等。因病于2008年12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华,传统文化,智慧,思想中华 传统文化 智慧 思想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