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给了我发现的眼睛
解玺璋
黄盈将他的戏剧作品命名为“新国剧”,多少让人有一点伤感,它昭示了我们不仅与古代文化传统隔膜,甚至也与现当代文化传统相当隔膜的现状。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之一也许是我们走得太快,来不及或顾不上回过头去看一看我们走过的路,以及我们曾经收获了什么。我们有点像那个走进棒子地的狗熊,总以为有价值的东西在前面等着我们,结果到最后只剩下刚刚拿到手里的那个棒子。
这其实就是一种文化价值观,支持这种价值观的,恰恰是来自西方的线性时间观念,以为历史是从一个点向另一个点的进化。所以上个世纪末才有流行于西方的所谓历史终结的观点。黄盈发现了“黄粱一梦”这个故事中所蕴含的时间意义,这一点倒很令人欣慰。因为他发现的不仅仅是一种“元素”或“符号”,而是更重要的东西,也许就是中国文化的出发点。有人说,文化就是根据时间观念建构起来的。这对我们应该有所启发。
百余年来,中国文化所遇到的最严峻挑战,就是宣称它过时了,落伍了,怀疑它解决新的时代所遇到的新的问题的能力。这是摧毁一个民族自身文化认同感的有力武器。因为,进步与落后的二元对立,会迫使你自动放弃原来所拥有的但被认为是落后的东西,上穷碧落,四顾茫然,去寻找新的所谓进步的替代品,从而导致了盲目的趋时趋新。而这种趋时趋新有时则表现为文化上的自以为是。
说到底,中国文化的复兴应该从恢复我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开始,先要打消中国文化不行的疑虑,所谓心里有了,眼里才会有,才会发现中国文化本身所蕴含的种种可能性。如果有一天你忽然发现快速积累的财富与你脚下的这块泥土无关,而只是一种外来逻辑的结果,你的心情会咋样儿呢?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你会因为手里的硬通货而感到尊严和自豪吗?一个人的尊严和自豪,一定建立在他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基础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又何尝不是如此!目前对于种种“中国元素”的重新发现和认识,进而开发和利用,还只是最初步的,还停留在时尚或审美的层面,只是目前消费性文化的一种点缀。倒是一耽学堂所做的工作,自有其价值,它不图表面的热闹,而是在知行合一、人格养成上切实地下了些功夫。毕竟,文化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文化自觉亦为人的自觉,文化自信更是人的自信。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文化生态,这是中国文化得到繁荣发展的前提条件。
(记者 周健森 李洋 路艳霞)
关键字: 内容标签:近距离,新生活,字头,现象,传统,文化近距离 新生活 字头 现象 传统 文化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