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子后裔安家衢州之后,与南宋政权对峙的金朝皇帝金熙宗封孔端友留守之弟孔端操之子孔璠为衍圣公,主持曲阜祀事。自此,孔子世家内形成了两个宗子、两个衍圣公的局面。
据介绍,孔氏南宗先后经历孔端友、孔玠、孔搢、孔文远、孔万春、孔洙六代衍圣公。不过,在元大一统后,元世祖忽必烈欲以思想的统一巩固其政治统一。北宗衍圣公孔浈因“冒姓而夺爵”,朝廷历经廷议,确认“寓衢者乃其宗子”。
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南宗孔子第53代嫡长孙孔洙奉诏入觐,元世祖令其载爵回故里曲阜承祀。孔洙向元世祖面陈两难心境。他说,衢州已有5代坟墓,若遵皇上诏令北迁,自己实不忍离弃先祖的坟墓;若不离弃先祖坟墓,又将有违圣意。孔洙表示,母老乞南还,愿将自己的衍圣公爵位让给他在曲阜的族弟孔治世袭。
这在历史上被称为“孔洙让爵”。元世祖忽必烈盛赞孔洙“宁违荣而不违道,真圣人之后也”。这样,由于衢州孔氏南宗的礼让,元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曲阜孔治获得“衍圣公”世袭爵位。正宗由此罢封,而南北复归统一。
南宗“公爵”虽让,但孔子之道始终未违。他们也以此为契机,坚定地走向民间,致力于平民教育,或为学官,或为山长,前后相望,为“儒学南渐、理学北传”作出了贡献。
明弘治末年,衢州知府沈杰缘于“南渡”、“让爵”等史实,疏请援例复爵。明廷遂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诰授孔子59世宗子孔彦绳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享受衍圣公次子之待遇。而在“德让”风范的激励下,南宗先后承袭的十五世翰林博士及三任奉祀官,仍继续弘扬孔子之道。明清统治者,亦于南宗的“典礼”,逐代有加。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与民国政府仍旧尊孔崇儒。民国24年(公元1935年),南京政府下令废爵,改封南北两宗宗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仍为世职。1946年,国民政府对幸存的孔氏南宗家庙建筑进行了修建,年仅6岁的孔样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
关键字: 内容标签:衢州,孔子,嫡传,大宗,何在,揭秘,南渡史衢州 孔子 嫡传 大宗 何在 揭秘 南渡史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