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研究写作《大孔府》的过程中,对《红楼梦》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我感觉到,《大孔府》和《红楼梦》在主题思想、人物命运、艺术特色等方面都有诸多的相似之处。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孔府》是一部现代版的《红楼梦》。
首先,二者有着一样的悲剧主题。《红楼梦》是一部悲剧题材的小说,写出贾府等贵族家庭败落的悲剧;《大孔府》也是这样,在76代衍圣公孔令贻去世后,前清皇帝溥仪、大总统徐世昌以及各路军阀都来祭奠,一品诰命夫人陶氏为了显示孔府的荣耀,光是筹备就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抬棺用给慈禧抬棺的杠夫,前面的人已经进了孔林,后面的人还没有出孔府,比《红楼梦》里秦可卿的葬礼还要浩大。但是,孔府原来在5省30县的100万亩土地,已经收不上来地租,也没有读书人再到孔府花钱捐官,孔府经济渐渐入不敷出,捉襟见肘,到大小
姐出嫁时,为了筹齐嫁妆款,想尽千方百计也没有筹齐3000元大洋。到最后,孔府末代主人们各奔东西,飘零异地。
其次,二者都是记录时代的百科全书。在《红楼梦》中,有宁荣二府生活的详细描写,简直就是一部百科全书。而《大孔府》也不乏对孔府生活风俗的细致描摹,让人们身临其境。《大孔府》还以宏大的视角,把孔府放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去审视,学潮兴起、土匪猖獗、军阀混战、日寇侵略、国共斗争、土地革命等,这些大事都一一反映到孔府中来,为孔府故事提供了广阔的时代大幕,也使读者通过孔府这扇大门,窥探到波澜壮阔的现代历史风云。
第三,二者对各类人物命运都有深刻的思考。金陵十二钗虽然出身、性格各不相同,但都无法摆脱“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命运。陶氏是一位精明强干的女当家人,在家族内部斗争中取得孔府的实际控制权,她结交各路军阀,来巩固摇摇欲坠的孔府经济。但是,蔡元培等要取消孔府祭田和衍圣公封号,陶氏心力交瘁,患了中风。她身体刚要好起来,随着孔府佃户们冲击孔府,这位坚强的女人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孔府大小姐孔德齐从小被当做男孩子养,是一个爱说爱笑的女孩子。嫁到北京以后发现丈夫整天和戏子们鬼混,甚至为了京剧名伶孟小冬,组织枪杀梅兰芳,她彻底绝望了,从此不苟言笑,像换了一个人,最后抑郁自杀。孔府二小姐性格懦弱,出嫁以后,发现丈夫是一个赌徒,连从孔府带来的宝贝都赌掉,一个公府千金小姐变得一贫如洗。在这种情况下,孔德懋竟然坚强起来,靠泡豆芽维持生活,成为一位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
第四,二者书中的诗词歌赋都有迷人的魅力。《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字字珠玑。孔德成和他的老师们、结交的文化名流个个都是文化大家,书中也有大量的诗文。这些诗词歌赋在故事当中流淌,推动了故事的进程。孔德成先生在南下的火车上,妻子即将临产,日军的炮火追着火车乱炸,青年孔德成怒不可遏,用汉赋体写下了《我的抗日声明》:我中华大地,故国神州,孔孟之道,源远流长。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于天地之间,存吾浩然正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当此家园沦陷、祖国蒙难之际,余自甘毁家纾难,舍弃庙墓,奔来救亡。孔孟之孙,四万万众,当同仇敌忾,戮力同心,驱逐鞑虏,血沃中华!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声明,而是抗日的战斗号角,唤醒民众的黄钟大吕。
第五,二者塑造了既相似又各有千秋的两位姥姥形象。《红楼梦》的情节线索中,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贯穿始终。在《大孔府》中也有这样一位张姥姥,挽救过孔府的命运。她是一位非常干练的乡下老婆婆,在孔令贻发丧的时候,带着全村的妇女们来孔府吃请,见到孔府奢侈的生活,大
开眼界。临走时陶夫人问她要什么东西,喜欢什么随便拿。她们每人要了一篮子馍馍回家。第二次进孔府,是在陶氏去世时,孔府已经揭不开锅,已经给她们安排好了饭和馍馍,她却饭也不吃,馍馍也不拿,一路哭着走了。张姥姥第三次进孔府是在孔德成结婚时,她们挎着花生篮子,感谢小公爷减少了地租。结果遇到日本武官花谷中佐正纠缠孔德成,要主持孔府婚礼,显示东亚共荣。张姥姥拉开日本人说:“你叫花狗啊,花狗来吃花生吧!”解救了孔德成。日本人偷运曲阜的文物,张姥姥认出了千佛塔,带领百姓抢了回来。为了保护乡亲,自己被鬼子杀害。张姥姥不仅是故事线索,更是一个山东农村母亲的化身!
关键字: 内容标签:末代,成长史,衍圣公末代 成长史 衍圣公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