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张炜获奖感言:为人生写作

编辑:Jina 来源:新浪网
 

图为张炜发表获奖感言

  2011年9月19日晚7:30,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小剧场举行。《你在高原》的作者张炜(微博)接受颁奖并发表了获奖感言。 


      雷达:《你在高原》是长长的行程之书,在广博的大地上,在现实与历史之间诚挚反映中国人的生活,不懈求索理想的高原。以巨大的规模和整体性视野,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在长达十部的篇幅里,它保持着饱满的诗情,和充沛的叙事力量,为理想主义者绘制的气象万千的图景。《你在高原》恢弘壮阔的浪漫,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和追问有力的彰显了文学对人生崇高的信念和想望,谢谢! 

  第八届茅奖颁奖礼张炜领奖 

      来源:新浪读书
      曹灿:《你在高原》-张炜 

  “两年之后,凯平和帆帆把农场转手他人,他最终还是奔赴高原,在战友的协助下办起了一个新的农场。我电话询问他们的异地生活,两个人听起来高高兴兴,声音清晰响亮。最令我难忘的是这几句,“这里高,这里清爽,这里是地广人稀的好地方”。他们的话,他们的声音都有一种诱惑力。我对雷子说,“我……我真是想念他们”。然而我还是难以停止东部的游走,从山地到平原,踏遍了每一个角落,我发现自己的魂魄丢在了这里,许多事迹留在了这里,朋友也失散在这里。你千里迢迢为谁而来?为你而来。你历尽艰辛寻找什么?寻找你这样的人。你呀,不居闹市,不住华屋,身在穷乡僻壤,在山地或山外之北的海滨、平原到处游荡,就像泥里等待生根的种子,又像一粒沙子撒在这平原上。你摇动着被太阳晒的黢黑的瘦长身躯,生生追寻,无始无终,无边无际。你为了什么?需要什么?不知道,我只是想念,我只是我被一只无形的手牵拉着往前。你是谁家的汉子,又是谁家的孩子,我的出生地离这儿不远,我就是这片平原上的孩子,我从这片平原上走出,在山里长大,在闹市中停留,然后出门四方游荡。你不怕危难,不怕鞭打,不怕死去活来的折磨,也不怕死亡。我不能轻易说出一句不怕,我得好好琢磨琢磨,死可不是一件小事,但是我知道人不能回避遭遇,遭遇就是不期而遇。苦难和欢乐,忧愁、劳动,是这些组成了人的四季,有人像冬天一样阻挡苦难,结果还是徒劳。你真的这样认为吗?你就是这样自言自语吗?这样做又有什么好处?这样做能够抵挡劳累,能够一直走下去。走下去又能怎样?又会看到什么?是的,我听一位歌者吟道,好一片田野五谷为之着色,我想看到的就是这些。弯曲漫长的田间小路,金灿灿绵延几十里,一直铺到田间麦地,人们彼此此起彼伏的呼喊,偶尔跑出几只狗,欢叫的孩子,男的、女的,蚂蚱、燕子,我会看到这些。你还会看到什么?一片金色的菊花它在风中摇动,你还记得这片好花长在哪里吗?你快告诉我吧,告诉我它长在哪里?它长在一个农家小院里,它长的漫山遍野。” 


  刚才我朗读的是张炜的获奖作品《你在高原》片断。下面有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为获奖作家张炜同志颁奖,并请张炜同志发表获奖感言! 


  张炜: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评委会,感谢大家对我的鼓励,作家出版社(微博)为这部长篇的出版付出的艰辛劳动。茅盾先生那一代作家提出为人生的文学主张,这在今天仍然对我具有深刻的意义,其实一个写作者写的越久面临的问题越多。比如说现在能否在文学风气已经迥然不同的现实环境中,仍旧学习那一代杰出作家所秉持的精神,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为一部书工作了那么久,多少有点像一场文学马拉松。其实对我来说长长的跋涉早就开始了,而且还要继续下去。所以我会珍视各种援助、倾听各种声音,只为了将来能够写得更好一些。我一直沉迷于写作之中,想让自己所具备的一点点想象力,以及稍稍不同的文学个性都不足以让我走的更远。显而易见,将来我还需要更大的勇气,做出更多的努力,谢谢大家! 


关键字: 内容标签:感言,获奖,写作,人生,张炜感言 获奖 写作 人生 张炜
下一篇:茅盾文学奖的现实矛盾||上一篇:为什么要让国学教育回归校园?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