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知识爆炸时代诗人要稳住

编辑:Jina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今天的诗歌和上世纪80年代的诗歌相比,已经没有那种强烈的理想主义、悲剧色彩和内在使命感,但先锋诗歌标志性的试验精神,不断探索、不断自我批判的意识仍然存在。在今天,先锋意识的表现形态经历了从食指、北岛等人的悲剧性体验到梨花体、羊羔体的喜剧性转变。一些报纸上、舆论上活跃的,占领我们耳朵和眼睛的所谓诗人不能代表这个时代的诗歌创作水平;另一些默默写作的诗人依然延续着先锋精神,他们每个人依据自身经验进入诗歌,都具有足够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并非凭借一点才气和人脉就招摇过市。与其关注这两代诗人有何不同,不如关注他们有哪些东西留存下来。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永远追寻新事物是没有终止的。诗最重要的是回到内心,这在信息和传播手段都十分有限的农业文明社会可能更容易做到。现在信息那么多、诱惑那么多、传播手段那么方便,发一条微博,立刻所有粉丝都会看到,这时要靠定力把自己稳住,警觉地关注更少的东西,那一定是更要紧的东西。对外部世界保持距离,守护自己的内心,关注内心变化,重新咀嚼、反思那些仿佛已经被处理过的经验,探寻其他的可能性。所谓创新不是盘古开天辟地式的,真正伟大的诗人谦逊而谦卑,莎士比亚说,“不要侈谈创新,如果我能有百分之四十的创新,那我就会是了不起的人。”  


  (8月27日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举行的“书海听涛——作家、评论家与读者见面会”上,著名诗歌评论家唐晓渡如是说。本报记者怡梦根据录音整理) 

关键字: 内容标签:稳住,诗人,爆炸,知识,时代稳住 诗人 爆炸 知识 时代
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2)||上一篇:不读《公羊》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