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文宗史祖左丘明(2)

编辑:秋痕 来源:大众日报
 
 
 
“先儒之墓”牌坊




姜太公后人移居肥城
后人研究认为,左丘明是大周姜太公二十一世、太公少子印(穆公)二十世裔孙,楚左史倚相之孙,鲁太史成之子。据清大学士俞正燮著《癸巳类稿》、清翰林院庶吉士徐继孺著《曹南文献录》、清马骕著《左丘明小传》载:左丘明,鲁人,楚左史倚相之后也。
又据曲阜孔府文物档案馆珍存《左传精舍志》载:“左子先世系出姜姓,太公封于营丘,嫡子丁公伋立为诸侯。少子印以地为姓,印生啇,啇生尚亚,亚生啇,寀生娄嘉,嘉因率营丘之人袭攻杀胡公而立献公,恐后及难而奔楚,世为楚左史……至印公十八世孙(太公十九世)倚相为楚国良史国宝。周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楚公子比弑其君于乾溪,倚相为避国乱适鲁,其子为鲁侯重用,孙丘明继任鲁国史官。”及“姜太公支子印公,裔传六世娄嘉,因参与杀胡公者,恐及祸奔楚,世为左史官。传至二十世成公始迁肥城衡鱼。”
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姓氏篇》中说:“丘氏,鲁左丘明之后,齐太公封于营丘,支孙以地为氏,世居扶风,丘俊持节江、淮,属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应劭当时为泰山郡守,其肥城是所属之辖地,他对丘姓当然了如指掌。
肥城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刘长水经研究证实了这种说法。刘长水认为,应劭生于官僚世家,祖孙五代皆为东汉重要官吏。应劭在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擢升为泰山太守(今山东泰安市)。应劭一生勤于著述,除《风俗通义》一书外,还撰有《汉官仪》、《礼仪故事》等十一种一百三十六篇。一方面应劭的著作态度严肃认真,另外,泰山郡离丘明故里仅百里之地,他对丘明姓氏及后裔应该是深有考证和了解后记载的。又何况东汉距春秋仅700年,而今距春秋2700年,由此可知《风俗通义》所言更为真实可信。


关键字: 内容标签:文宗,左丘文宗 左丘
下一篇:《诗经》与风雅精神(2)||上一篇:国学大师的故事:记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