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传统,成了传说中的正统

编辑:秋痕 来源:中国网
 
(一)
传统,成了传说中的正统——我由烹饪说起吧。
烧饭做菜的时候,通常会找些传统的菜料,所谓家常饭菜百吃不厌,其中的道理恐怕也多缘于传统。但传统的家常饭菜享用得多了,没有变化与出新,就像长年累月听一支曲子唱一支歌,久了,也会乏味,但变化多了,人们更会思念传统,于是便把有了众多变调之前的枯燥乏味的传统命名为传统升级版——经典。叫什么本无所谓,而传统的韵味也随之愈加悠长了。
我想,奇怪的事情,大多不是因为事情本身有多奇有多怪,更是因为见识与目光之故吧。比方说在哈根达斯、麦当劳、肯特基来中国的时候习惯了这些食料的E代人,在外长大后又回来的香蕉人,久了之后其中或许有几撮儿也会把哈根达斯、麦当劳、肯特基当传统的食物,偶一遇着鱼杂、火烧、担担面,难保也会小惊大怪的——比萨饼的馅儿放在里面,难道就不是改革之后的包子吗?
何谓传统?新文化运动之后国人渐渐不讲“礼”,辛亥革命之后开始大规模地割辫子、放裹脚,洋火洋油洋装洋饭和洋文,喜洋洋也罢,出洋相也罢,反正一言以蔽之:洋。连传统都“洋”了,大概是辜鸿铭辜立诚辜汤生这位辜大侠就开始弄巧成更巧的。他翻译了 “四书”中的《论语》、《中庸》和《大学》到西洋去,堪称当时华学的第一人。可此君居然是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的福建人,因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获致影响,一时间似乎有了“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之说。而那时往后,西学东渐日盛,洋风四起喧嚣,传统便被赋予了特色,一是“洋”了,二是可以道士听屠夫说(道听途说)了,三是不必“我注六经”但可以六经注洋了。传统,也就成了传说中的正统。
(二)
传统,成了传说中的正统——与当下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大概也有点儿干系唔。
据中新网8月24日电: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将于今日起举行,会议将审议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这是时隔15年后,刑诉法迎来的第二次大修。对于证人作证方面较大的突破是拟规定除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外,一般案件中近亲属有拒绝作证的权利。但近亲属只限于父母、子女和配偶。有学者断言:如果此条得以通过,长期以来在我国大力提倡的“大义灭亲”司法政策将被颠覆,这与世界部分国家的法律理念相契合。有学者指出:“大义灭亲的立法理念是错误的”,不符合中国“亲亲相隐”的传统。也有人提出:虽然自古以来中国社会不乏“大义灭亲”的故事,但为社会和国家法令所遵循的主导性原则还是“亲亲相隐”。而在现代司法体系中,很多国家法律也都有容隐制度,亲属享有拒绝作证的权利。有学者认为:“某些情况下近亲属可以拒绝作证,这是一种体现‘以人为本’精神的规定。”
就学者阐述观点、表达立场的出发点而言,是应当得到肯定的。然而,这里面却涉及到了一个传统问题——尽管这是一个比较有些趣味的小题,我就此谈点一己之见,以资笑谈。
概略谈谈亲亲得相首匿、大义灭亲与包庇罪。
亲亲得相首匿,又称亲属相隐不为罪,源于孔子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这是指在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外,均可以互相隐匿犯罪行为,而且减免刑罚。
大义灭亲现在是指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来源于《左传》。汉宣帝时诏:“自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妻匿,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
至唐,发展为同居有罪相为隐,唐律·名例律规定:凡同财共居者(不论是否同一户籍,也不论有无服制关系),以及大功以上亲属、外祖父母、外孙、孙媳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皆可相互容隐其犯罪,部曲、奴婢可为其主人隐罪(但主人不为他们隐)。即使为罪犯者通报消息,使之得以隐避、逃亡,也不负刑事责任。小功以下亲属相隐,其罪刑减凡人三等处理。但谋反、谋大逆、谋叛者,不用此律。
顺便说说一个春秋时期的大义灭亲的故事。当时卫国的州吁杀掉了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但他总是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固,曾与心腹重臣石厚商议对策。石厚就去问他的父亲石碏(碏时任卫国大臣)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碏让他们去找陈桓公,而此公却扣留了他们。卫国派人去陈国,要求把州吁处死。卫国的大臣们觉得石厚是石碏的儿子,于理应该宽容。而石碏却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对此,一些史官认为石碏杀儿子是“大义灭亲”。
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法律理念中,亲属相隐与大义灭亲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在普通刑事案件中,可以亲属相隐、同居相隐,但在危害国家利益的重大案件中,仍然要大义灭亲。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国”建立在“家”的基础之上,在普通刑事案件中,可以亲属相隐、同居相隐,是为了“家”的稳定与和谐,在危害国家利益的重大案件中,仍然要大义灭亲,是为了“国”的安全与稳定。二者缺一不可,更不可偏废,否则,可能会让人觉得我们的学者实有“比萨饼的馅儿放在里面,难道就不是改革之后的包子吗?”之嫌。
(三)
传统,成了传说中的正统之后,天上的蜜蜂怎么办?
坐马车,从有了驯马,也有了车之后就可能有了那码子事,人类文明很漫长,马车大抵也没晚太久的年份。这事,算是有马车的国家的共同传统吧?
坐火车,想来该是英国人的传统了。工业革命好多年了,好几代人了,这个地方的人,坐火车是否传统呢?反正,英国人早早地就结束了马车的黄金时代,算它的传统它也不至于哭哭噘噘的。
从汽车,料想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都会争先恐后不甘示弱地说是自己的传统,反正也有些年头了,不是吗?我不太喜欢美国,私底下就算是美国佬的传统吧,省得它又要哭着闹跟这个过不去跟那个过不去,烦死个人了。
然而,那么,坐飞机呢?算谁的传统?
神,它也许说:这么几年的事,小样,算传统么?
人,他或许说:如果算是,那么——传统,也就成了传说中的正统么?
蜜蜂,对就是蜜蜂了。如果试验飞机的时候,飞机在草地上起降,那么,蜜蜂当然坐过飞机。如果过去,还有蜜蜂进过飞机,那么,蜜蜂就有了坐飞机的传统。如果现在,空调冷气时代有蜜蜂坐飞机,那么,它就是相当的豪华奢侈了。但事实上,蜜蜂做到了。
有幸的是,蜜蜂坐飞机的传统不是梦,未来也不是梦。
不幸的是,传统,成了传说中的正统之后,天上的蜜蜂怎么办?(王立 )


关键字: 内容标签:成了,传说中,正统,传统成了 传说中 正统 传统
下一篇:儒学的价值:从文化源头处回应“中国路径”问题||上一篇:当代儒学向何处去?(1)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