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7岁孩子用“指印画”妙解经典《弟子规》

编辑:秋痕 来源:深圳特区报
 

张宁馨
一位身穿红格子漂亮裙装的可爱女孩,8月22日下午出现在人海书山的南国书香节,引起了众多粉丝“围观”,场面热闹而感人。
她叫张宁馨,是一位对国学兴趣盎然并颇有学习心得的天才女童,此行是举行《张宁馨指印画弟子规》首发式兼签售会。年仅7岁的她,不仅是百度LOGO年纪最小的设计者,还签约著名出版公司北京磨铁图书,成为国内年龄最小的签约作家。但是不熟悉的人都无法想象,这位小姑娘竟曾经患过自闭症
2003年10月,张宁馨出生在湖北黄石一个普通的家庭,爸爸和妈妈是当地一家媒体的新闻工作者。2006年,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两人去了上海到杂志社工作。然而,父母的离去,给女儿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伤害。原本活泼开朗的张宁馨,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甚至出现了自闭症的症状。
《弟子规》带她走出自闭症
女儿的情况让妈妈刘慧芳心痛不已。她毅然辞去了高薪工作,回归家庭,想尽办法帮助女儿走出自闭症的阴影。经过多番尝试,不断努力,她终于找到打开张宁馨紧密的心门的钥匙。这就是释放天性的指印画和经典国学《弟子规》。
“《弟子规》是‘弟弟学的规矩’吗’?”与女儿一起来到南国书香节现场的刘慧芳,想起当初女儿刚接触国学时的懵懂还忍俊不禁。“‘弟子’所指的是学生,还有一切圣贤人的子弟,《弟子规》就是教我们如何做好一个孝顺父母的人,一个有学识的人,一个有礼貌的人!”刘慧芳说,她经常这样给女儿“上课”。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弟子规》,刘慧芳与女儿一起,耗费一年的时间,用指印画的形式来解读这部国学经典。
“其实刚开始时也不容易。”刘慧芳说,起初是让女儿在墙壁上画,后来慢慢才变成指印画,是母女俩一点点摸索出来的。“目前已公开发表的有3000多幅。”
为什么要选择《弟子规》为创作蓝本?刘慧芳认为,家长大多希望孩子勤劳、节俭、孝顺父母、宽厚待人。这些都能在《弟子规》中找到答案。它对小朋友早期的启蒙教育很有帮助,影响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这么好的东西,不能只有老一辈的人懂得,而是应该源远流长,现代人也要从娃娃学起。
尝试指印画获妙趣
“这本指印漫画版《弟子规》其实是一本家教育儿的百科全书,如家庭伦理、学习生活习惯、礼仪礼节、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等都涉及到。它结合了我家发生的生活故事,以女儿为正面或反面典型,创作了百余幅漫画。希望以漫画这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孩子更方便和更深入地了解《弟子规》。出这本书的目的并非是要求读者背熟《弟子规》,而是希望在亲子阅读中,通过浅显易懂的漫画和解读,让孩子可以对比自己的行为,了解并认识到,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刘慧芳说,《弟子规》不是高深的、晦涩的,就是一本普普通通的家训。“我们完全可以用现代的眼光来解读它,用为人父母、为人子女的心态来学习它。《弟子规》一共有360句,如果孩子每天学一句,就会一天比一天进步。”
本来出发点只是为了医治自闭症的《指印画弟子规》创作,“无心插柳柳成荫”,为张宁馨带来意外的收获,不仅在全国各大绘画比赛中屡获金奖,还吸引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以及多家地方电视台,他们都想把《弟子规》拍成儿童教育片,希望张宁馨能在这些影视剧中本色出演。
张宁馨又重新变回一个健康、可爱、活泼的“小天使”。
长大了想当画家
尝到了甜头的母女俩一发不可收,还将寓言《狐狸和乌鸦》改编,并创作了同名歌词,被日本著名作曲家、2008奥运会闭幕曲《北京 北京 我爱北京》作曲者菊地圭介看中并为之谱曲。
带着8岁儿子来捧场的陈女士说,张宁馨的作品是非常适合儿童阅读的一本好书,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我和儿子都强烈支持!呵呵。”
一位家里也有自闭症孩子的母亲,感慨说能教好这样的小朋友真的很让人感动。她说希望有机会能与刘慧芳交流学习一下。
指印画简单说就是用手指作画,利用指纹印在纸上的造型构图,再结合国画,是一种特殊的创作方法。不少家长对此很感兴趣,纷纷带上自己的孩子到现场来,看看张宁馨是如何画的。在互动环节,张宁馨不但即兴作画,还耐心教小朋友们。自己就是孩子的张宁馨,像模像样地教着别的孩子,大家不时乐得咯咯直笑。“我长大了想当画家。”颇有成就感的张宁馨还是一副天真模样。(李明)


关键字: 内容标签:指印,孩子,经典,弟子规指印 孩子 经典 弟子规
下一篇:重建中国的道哲学(2)||上一篇:儒家替专制主义背了黑锅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