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被提上重要议程。对正处于加速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而言,对内生文化价值观念系统(尤其是核心文化价值观念)的自我认同和自我重构日趋紧迫,认同与践行中国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性工作。从2010年底到2011年5月,我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电话访问,对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理念在现代社会的践行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期对如何弘扬道德文化传统理念、推动其在当代社会的有效践行提供参考。
中国道德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和演进,形成了名目繁多、内涵丰富的道德规范或德目,它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宏大的道德理念。当今社会,中国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仍具有深刻影响。何为中国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商代有“六德”:知、仁、圣、义、忠、和。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仁、孝、悌、忠、信等道德规范。宋元时期形成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八德。现当代学者对道德文化传统理念进行了总结和发挥。课题组在参考大量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国道德文化的核心理念归纳为忠、孝、和、礼、义、仁、恕、廉、耻、智、节、谦、诚13个方面(详见表1),在调查中请被访者对其中每项道德理念的总体践行状况进行打分(0-10分),分数越高,代表对此项道德文化传统理念的践行状况评价越好。课题组认为,对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理念的践行评分高低间接反映了调查对象对其所处的环境或同类群体的践行状况。
本次调查在对各职业民众进行个案深访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辅助调查技术在全国范围内严格按人口比例抽样,总共回收有效问卷1991份,覆盖了北京、辽宁、江苏、广东、河南、湖南、四川、陕西的31个地级市(区),包括了各类职业人群。
关键字: 内容标签:传统美德,价值传统美德 价值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