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秦没有“道家”的概念,直到司马迁在《史记》里引用了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提到“道家”。对于“道家”和道教向来有着不同的理解,从狭义上分析,道家是以先秦老子、庄子为代表的文化流派;道教则是一种宗教,有信仰,有仪式,两者彼此不属一家。而广义上的“道家”则把道教涵盖在内。
相应地, 广义的“道家文化”,表示一切有道家精神蕴含其中,有着道家烙印的存在都可以叫道家文化。狭义的道家文化指的是道家哲学、道家艺术、道家管理等等,它代表了意识形态方面的“道家文化”。
道家有着深厚丰富的文化,但纷繁杂乱中最为重要的精神是什么?对此,各人都有着五花八门的解释,有人说是“无为”,有人说是“自然”,然而它们只是道家的精神范围。道家思想大致可以归纳为“尊道贵德,效法自然;关怀生命,以善养生;三合相通,无量度人;无为谦下,逍遥至乐”四方面,其中道家真正的核心精神应是“至乐”,即达到快乐,至高无上的快乐。这才是道家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精神。
“至乐”是建立在对生命的敬重,道家是最关注生命的。这个生命不仅仅是人的生命,还包括动物的生命,整个宇宙的生命。它认为地球也是有生命的,宇宙也是有生命的。所以,对生命的敬重才引出要“至乐”,“至乐”不仅要使自己快乐,还要让其他的存在也快乐,社会快乐,自然也快乐。
道家的修真就是创造快乐的方法,“真”在甲骨文里是一个倒立的尸体,可见在古人的思维中死亡才是“真”。道家的思维跟常人的思维不一样,是逆向思维,老子将死亡形容为“复归婴儿”,反其意而用之,《道德经》说“修之以身其得乃真”,懂得修身,有了“真德”就延年益寿了。
《庄子》也说:“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真人”必须先修养自我,身体健康之后才有可能面对各种局面,复杂的状态,才能够有一个英明的决策,最终获得成功。那么,“真人”又是什么呢?“形神俱美”,不仅脸上有光泽,形体、外表漂亮健康,还有高尚的情操,道德高尚,境界崇高。
关键字: 内容标签:道家,快乐道家 快乐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