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廞是茂曾弟五子,清贞有远操,而少羸病,不肯婚宦。居在临海,住兄侍中墓下。既有高名,王丞相欲招礼之,故辟为府掾。
墓园也是躲避政治迫害的处所。《世说新语·贤媛》第8条:
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门人欲藏其儿,妇曰:“无豫诸儿事。”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及父,当收。
这里说许允的妻子让儿子们躲到了家族墓地,一方面是为许允守墓,一方面也是为保全他们的性命,尽管如此,晋景王司马师(207—255)对他们还是不放心,于是就派遣钟会前往墓地查看虚实,而这几个孩子居然因为自然流露的平庸而免遭屠戮。《宋书》卷六十八《南郡王义宣传》说刘义宣诸子“恺、恢、惔、惇,并于江宁墓所赐死”,这就是发生在墓园里的政治谋杀案,可以为上引《世说·贤媛》的故事作注脚。但总的说来,在魏晋六朝时代,墓园里只是偶尔闪现刀光剑影,所以通常都是一个静谧、优美、深沉的好去处,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如《世说新语》载:
殷渊源在墓所几十年。
殷渊源就是殷浩,东晋著名的清谈家,曾任扬州刺史,人称“殷扬州”。他所隐居的“墓所”就是丹阳殷氏家族墓地。《世说新语》载:
王仲祖、谢仁祖、刘真长俱至丹阳墓所省殷扬州,殊有确然之志。
这里提到的王濛、谢尚和刘惔也都是当时的清谈名流。他们到殷氏家族墓园来看望殷浩,实际上是以进行清谈为目的的,这正是当时的名士游墓所包含的一项重要内容。《世说新语·识鉴》第26条:
王恭随父在会稽,王大自都来拜墓。恭暂往墓下看之,二人素善,遂十余日方还。父问恭:“何故多日?”对曰:“与阿大语,蝉连不得归。”
“阿大”是王忱的小名。王恭所谓“与阿大语”,就是与王忱进行清谈的意思。在这方面,最典型的是《世说新语·赏誉》第17条所记名士王湛的故事:
王汝南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仍与语,转造精微。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遂留共语,弥日累夜。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关键字: 内容标签:陶渊明,寻踪,诗情,墓地陶渊明 寻踪 诗情 墓地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