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儒学与宗教(2)

编辑:秋痕 来源:深圳新闻网
 
儒学是“理性的文化”
今天,面对儒学是否宗教的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儒学作为孔子、孟子所建立的诸子百家中的一家,是“理性的文化”,还是“非理性的文化”?
毋庸置疑,从根源上和总体上看,儒学属于“理性的文化”,因为它是以理性为特征的,而不是以情感或崇拜为特征的。既然如此,儒学非宗教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并不能否认儒学内容中具有宗教性的成分,不过,这些成分不足以改变儒学作为一种“理性的文化”的性质。这就如同宗教虽是一种“非理性的文化”,但它的理性内容并不能改变宗教之“非理性的文化”的性质一样。而且,我们也并非无视儒学所具有的宗教性功能,只是认为以功能来界定文化现象的类别并不恰当。例如,宗教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但并不能因此将宗教等同于道德。质言之,儒学虽为“价值之源”,且尽了“日常生活之轨道”的责任,但它并不是宗教。
儒家哲学与西方哲学不同
面对儒学是否宗教的问题,我们还要思考的是:儒学作为一种“理性的文化”,应该归属于哪个学科门类?传统地看,儒学的范围非常广泛,经、史、子、集均可视为儒学之内容。然而,这种“四部”式的学科分法已经在近代瓦解了,代之而起的是现代的学科分类。在此分类之下,儒学这一概念更多地指涉哲学意义上的儒学,即“儒家哲学”,传统儒学所涵括的其他内容则分别归入了语言学、历史学、文学等相应学科。
因此,今天的儒家哲学是作为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形态而存在的。在现代的学科体制下,将学术化、专业化的哲学作为宗教来看待是不适宜的。
当然,儒家哲学与西洋哲学有着明显的差别,后者偏向于精确的概念和严密的推理,前者偏向于心性生命或道德境界的修养。尽管站在西方哲学的角度上,有些哲学家认为中国没有哲学,但这并不妨碍中国哲学的存在,也不能因此而将儒家哲学推给“宗教”阵营。因为东西哲学虽有差异,但它们毕竟同为“理性的文化”。
因此,儒家哲学虽不同于西方哲学,但它仍是人类哲学之一种,而不是宗教的一种。换言之,儒学作为“理性的文化”的一种,是人类哲学这座“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儒学已不可能“一家独大”
那么,儒学在哲学“百花园”中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呢?这可从两个方面来思考:其一,哲学的使命是为人类提供“价值之源”。从整个文化现象来看,不仅宗教可以为人类提供“价值之源”,哲学的使命亦是如此。历史地看,儒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主脉,已经为中华民族“价值之源”尽了职责。但是,近现代以来,伴随着封建体制的解体,中国的政治经济面貌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相应地,社会对儒学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能否满足这种变化的要求,从而为中国人提供新的“价值之源”,这是儒学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这个课题解决得好,儒学就会复兴;否则,儒学就会被其他哲学所替代而退出历史舞台。
其二,儒学要想复兴,就必须放弃意识形态的幻想。封建体制的解体本身就意味着哲学形态的多元化展开,只靠儒学一种思想为主导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现时代,儒学只是众多哲学形态中的一种,而不是其他哲学形态的“领导者”和“裁判者”。因此,儒学要在哲学“百花园”中放出异彩,只有依靠自身哲学意义上的贡献而为人类提供“价值之源”。
(程志华,哲学博士,现任河北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北大学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河北大学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现代哲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哲学和中西比较哲学。)


关键字: 内容标签:儒学,宗教儒学 宗教
下一篇:论诵读与古诗词学习(3)||上一篇:“经世致用”学术传统的定位与诠释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