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中国智慧在《周易》(3)

编辑:秋痕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和谐”以“不和谐”为前提
《周易》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一个“和”字。故宫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3个殿名都从《周易》中来。《周易》乾卦中说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中国自孔子以来就把“和”作为一种指导思想、一种核心价值观。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历来就主张用“和”来解决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政治问题等。
2004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观念,这个和谐就源于“仇必和而解”的思想。
和谐观念可以用来处理国内外的各种矛盾。以美国为例,无论克林顿还是布什,刚上台的时候,都与中国为敌,因为遏制、压制中国是美国一贯的思维。布什刚上台时曾说中国是其战略竞争对手。可我们却不与其为敌,尽量进行谈判,运用“仇必和而解”的方式来解决矛盾。美国的罗伯特·B·佐利克说过一句话,我们美国人错了,原来中美的关系是个利益攸关方。所谓利益攸关方,用中国的话来说就是阴和阳互相依存。《周易》中有句很好的话,“独阴不生,孤阳不长。”意思就是事情是由矛盾所构成,只有阴而无阳,或只有阳而无阴,都不能称为世界,阳不能把阴消灭掉,阴也不能把阳消灭掉,互相依存就是和谐思想的高明之处。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周易》里也讲公平正义,叫“大中至正”。只要阴和阳互相协调,那么家庭、社会、民族、国家就充满活力,如果老是斗来斗去,就会两败俱伤。《周易》还讲“推天道而明人事”,人事要服从天道,就是要与自然相互协调。学习《周易》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大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我们现在讲民主法治,《周易》讲泰卦,天地交泰就是要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高层领导人要经常深入基层才能处理危机,所以以人为本才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
古代智慧已经转化成现代社会的和谐口号,只要我们能把民主法治的口号落到实处,《周易》所折射出的大智慧就在当今社会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本文为余敦康为部级领导干部所作的历史文化讲座,有删节)
余敦康 湖北汉阳人,1930年生。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哲学史、思想史研究,主要著作有《何晏王弼玄学新探》、《内圣外王的贯通》、《中国哲学论集》、《魏晋玄学史》、《宗教·哲学·伦理》、《周易现代解读》、《易学今昔》、《汉宋易学解读》等。


关键字: 内容标签:周易,中国,智慧周易 中国 智慧
下一篇:济南举办“荷花艺术节” 演绎李清照词句意境||上一篇:中和:一以贯之的道统(1)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