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普通人来说,读《论语》的目的是学做人;是要将学到的东西用到自己的修养上去。
读《论语》,学做人
近年来,社会上对国学兴趣很高。那么,学国学应该从哪里入手?我觉得就是从读《论语》开始。为什么读《论语》?因为中华文化的主干是儒学,而儒学的基本精神就涵盖在《论语》之中。当然,不是说学国学只需要学儒学,但是现在人们太想什么都要,没有重点。我认为最重要的,尤其是对普通的年轻人来说,就是选择《论语》来入门。因此,近几年来我在各地讲座,常常是以“读《论语》,学做人”作主题。
讲“读《论语》,学做人”,有两层意思。一、《论语》思想的核心是讲做人的道理。过去人们一提到《论语》就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论语》的最核心、最精华之处不是“治国平天下”,无论从其内容,还是从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来看,主要都是讲做人之道。二、从现在一般人学国学的目的来看,我们不是要学治国平天下的本事。对一个普通人来说,读《论语》的目的是学做人;是要将学到的东西用到自己的修养上去。大家很熟悉《大学》中的“三纲领、八条目”,特别要注意的是后面还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句话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要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的根本是在修身;其二,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所有人都要以修身为本。这是儒学的根本精神。也就是说,要解决社会问题,要齐家治国平天下,最根本的途径是每一个人的提高。用现代的话来说,社会的进步或者健全稳定发展,根本在于人的提高。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人才是根本中的根本。儒学把希望寄予人的提升,而且人的提升要靠自己的修养,不是用一套制度来束缚。
孔子看来,要做一个君子,首先就要不断地修养自己。但儒学并不是不顾国家,只顾自己修身。修养自己是为了安人、安百姓。
关键字: 内容标签:之道,国学,精髓,做人,钱逊之道 国学 精髓 做人 钱逊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