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建人的自身和谐,应该不断“求真”。
真即真实(与假相对),就是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形态,就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追求“真”,就要自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研究和探寻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顺应潮流,把握趋势;就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重实际、求实效,少说空话,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就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引导自己走正确的道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摆正位置,以真实的眼光看待自己。既不要抬高自己,也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使自己的内心始终保持平静和谐状态。
2、构建人的自身和谐,应该努力“至善”。
善是指各种客观事物以及人的实践活动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即对社会和人民有直接或间接的功利。构建人的自身和谐,除了不断“求真”,还需努力“至善”。追求“善”,就要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取向,以个人对国家、对社会及对人类的责任感为主导,调节人类、社会、自然和世界的和谐。我为人人与人人为我的价值取向是相辅相成的,相互联系的,强调先做好我为人人,才能实现人人为我,排除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反对利己主义价值思想。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处处为广大人民群众着想,以爱心温暖人心,以善心赢得尊敬。
3、构建人的自身和谐,应该追求“至美”。
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曾提出美是“和谐”与“协调”,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认为美是“和谐”。美是真与善相统一的客观事物所感性显现出来的出类形象或合律形式,是在真和善的基础上达到的自由境界。构建人的自身和谐,应该追求“至美”。既要注重外在美,更要创造内在美。外在美也是自身和谐的重要因素,如良好的外在形象,让人觉得爽心悦目,同时也创造出“清水出芙蓉”的和谐美。交往中的文明用语不仅能展示出自身的良好性格,也让人觉得如沐春风,同时也营造出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通过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有机统一,就能真正构建人的自身和谐,从而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至美”是和谐的归宿。
真是美的基础,善是美的前提,美是真与善的有机结合,人要实现自身的和谐,就必须真正成为真、善、美的化身。(作者:王吉伟)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3] 刘仁荣,刘学兰.美学原理纲要[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12).
关键字: 内容标签:浅析,和谐浅析 和谐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